文/山弥
儿童患癌症的几率很低,但是近年来,儿童癌症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
究竟是什么原因,没等科学给出严谨的结论,伪科学就已经甚嚣尘上了。什么“雾霾导致儿童癌症发病率上升”、“饮料甜味素是孩子得白血病的元凶”等等。这些谣言促使了一部分人防雾霾、拒绝甜饮料,表面看来似乎没有造成什么特别坏的影响,但谣言就是谣言,会混淆视听,助长愚昧和不必要的恐慌。
今天继续分享《癌症·真相》这本书。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理性思考能力,才能粉碎那些没有依据的胡编乱造。
(1)是什么导致了儿童癌症
儿童癌症和成人癌症一样,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区别在于,成人癌症主要受后天因素影响,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儿童癌症却受天因素影响,多半在出生以前就已经携带了基因突变。
儿童得癌症有两种主要原因:一是父母的卵子和精子有基因突变,二是母亲怀孕过程中出现了基因突变。
甜饮料、碳酸饮料属于“垃圾食品”,长期饮用可能会引起肥胖、龋齿、骨质疏松,还容易导致儿童挑食、营养不良,也确实有促进肾结石、痛风、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但这些影响都属于后天因素,白血病的锅不应该由它背。
雾霾对人的危害主要集中在肺部和心血管系统,对于精子卵子和胚胎发育却无法产生影响。雾霾的危害也同样属于后天因素,一个人即使长期处于雾霾环境,也不会在短短几年内就因此患癌。儿童更是几乎不得肺癌,极少数的儿童肺癌也都是原发肺癌或者转移肺癌。
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在孕前检查出父母是否携带致癌突变,但这种突变属于遗传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另外,卵子中出现新基因突变的概率在35~40岁以后会指数级提高,所以作者建议有条件尽量在35岁前生宝宝,以避免风险。
怀孕过程中的基因突变,目前筛查起来仍很困难。而且,即使检测到胎儿携带了致癌的基因突变,也不意味着将来孩子100%会得癌症。如果父母得知自己未出生的宝宝携带了致癌突变,冒险生下来还是选择流产,将会是一个残酷的抉择。
书里总结了几个会导致胚胎突变的因素:
①大剂量辐射。是指核辐射之类的,不是手机、电脑的辐射。
②母亲有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等。
③病毒感染。如艾滋病毒。
环境污染和基因突变的关系,目前还没有可靠理论可以证实。但是作者认为,如果污染物能够进入血液,就有可能影响胚胎的基因和发育。从这点来看,水污染比空气污染更值得警惕。
另外,我们熟知的生化危害(如甲醛、苯等),作者在书里没有提到,不知是否有影响。
(2)儿童癌症的治疗
治疗儿童癌症常用的办法也是“手术+化疗+放疗”。
幸运的是,儿童癌症的治愈率比成人的高很多。因为儿童癌症的基因突变很少,产生抗药性的几率较低。而且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较强,使用的化疗和放疗剂量没有对成人使用的那么保守,效果自然更好。
不幸的是,高剂量的化疗、放疗在治愈癌症的同时,也容易引起新的基因突变,部分儿童癌症患者在被治愈多年以后,会出现和第一次癌症毫无关系的“二次癌症”。另外,在儿童发育过程中使用放疗或化疗药物,可能会导致儿童神经发育不全、智力受损、长期抑郁、不孕不育等。
因此,对于被治愈儿童要长期关护,当然,最好是能开发出副作用小的新型药物。可是由于儿童癌症病例很少,能被用于研究的样本不足,开发了药物也难以收回成本等原因,儿童癌症的研究相对于成人的要远远落后。作者希望大家都能增加对儿童癌症关注,唤起社会对“罕见病”的重视。
(3)脐带血和骨髓捐赠
脐带血和骨髓都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以被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根治白血病等很多严重疾病。
区别是,脐带血天然存在,配型成功率又高,骨髓移植却只在双胞胎、亲兄弟姐妹间配型成功率较高,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配型成功率几乎为0,非亲缘关系的配型成功率更是只有几十万到几百万分之一。
事实上,大多数患者都必须依赖不认识的志愿者来配型,但是骨髓捐赠的程序要麻烦很多,短期内还会对捐赠者的身体有一些损害。因此,骨髓移植的志愿者样本不多,为新生儿保存脐带血的“私人脐带血库”却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市场。
随着“可治愈白血病”、“天然完美配型”等好处的大肆宣传,许多父母都觉得,花几万块钱给孩子买一个“白血病保险”是非常值得的。但是作者告诉我们,一切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单纯——“私人脐带血库”的靠谱程度无法保证,脐带血也没有他们鼓吹的那么有保障。
• 首先,孩子出生后20年内需要用到自己脐带血的概率极低,仅为0.0005%~0.04%。
• 其次,脐带血保质期说是有20年,但是超过15年的脐带血能不能用,还有待考证。而且脐带血从提取、转移到保存都是专业技术活,过程中只要污染一次,或断电一次,就无法再使用了。20年,公司如何保证没有纰漏?甚至20年后那家公司还在不在都是个问题。
• 第三,治愈白血病等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血液疾病,用配型合适的异体脐带血比用自己的好。
• 第四,干细胞移植需要的细胞数量和患者体形成正比,脐带血一般只有几十毫升,对于体重超过25kg的孩子来说已经不够用了。
综上所述,科学和医学界的态度是:如果新生儿有父母一方或兄弟姐妹患有重大疾病,需要干细胞移植,且基因检测表明配型一致,则鼓励私人保存脐带血。如果新生儿家人都健康,希望新生儿的父母把脐带血无偿捐献给公共脐带血库。毕竟,绝大多数接受了脐带血移植的人,用的都是别人的脐带血。脐带血库的价值,就在于建立一个巨大的干细胞库,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去寻求有配型资源。
比起脐带血保存,我们对于骨髓移植的关注度就少得可怜了。
中国有超过13亿人口,中华骨髓库目前的样本量却还不到2百万。中华骨髓库的建设本身,相比于欧美国家也要落后得多,社会宣传和教育都严重匮乏。
作者认为,和癌症做斗争不仅仅是科学家和医生的事情,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除了捐款支持研究,成为骨髓捐赠志愿者是最直接、快速的办法之一。
捐赠体检会花去你的一些时间和精力。捐赠后一两个月内你的身体会有些不适。但是,你可能因此有机会去拯救另一个人的生命。
书中也提到:登记成为骨髓捐赠志愿者和最后是否捐献无关。事实上加入志愿者库以后,只有不到1/500的人会有机会捐献。即使最后被选中了,仍然有很长的时间可以考虑是否真的捐献,只要在患者化疗清髓前退出,社会都应该会理解,志愿者也不用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需要注意的是,“清髓”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之前,即使没有骨髓输入,患者也会保持原样,但在这之后,没有骨髓输入,患者就会很快去世。千万不能在清髓之后拒捐。
下一篇,我们来具体聊一聊癌症的治疗。
《癌症·真相》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