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这个世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创意……

来源:花图问答

最近,越发觉得创意的稀缺了。

在艺术领域,创意自身就有价值。而在营销传播领域,创意却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没有解决问题,创意自身无价值。——这就是难的地方。

作为一个创意传播公司,你招了很多人,你研发了很多工具,你的理论也很到位——但,你仍然是、一直是——缺创意!

有个说法:策略对了,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创意对了,时间就不再是问题。

在很多时候,创意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轻易的获得互联网上的各种资讯和想法。但我们沮丧的发现,创意并未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反而,显得愈加稀缺。

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噪音更大了,创意被淹没了;

第二,创意产生效果的阈值增高了。

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吗?

在全民表达、信息共享的时代,受众已经被各种姿势刺激G点,早已千锤百炼,一个“创意”所能产生的传播效果的阈值(最低临界值),被不断刷新拉高。


我还发现,创意甚至是不可训练的。

我的意思是,你几乎无法把一个没有创意的人,训练变得有创意。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你不要对你的创意总监有所期望,他救不了你。如果你对创意游刃有余,也不要觉得创意总监有什么功劳,那都是你自己的成果。

这个世界上,“教你如何有创意”的书汗牛充栋,但没有哪个人,能够看完这些书之后就变得有创意了。

书里也给出所谓六大粘性创意原则:

1.核心(简单)2.意外 3.具体 4.可信 5.情感 6.故事

道理很对,然而——So what? 解决你的问题了吗?

面对一个传播任务时,你仍然感到无处抓寻的茫然,以及一种从内心挤压出来的沮丧和紧张。


难道,那些创意的方法无效吗?

——也不是,至少不尽然。

我觉得,创意本身,就是头脑在做花样体操。是一种思维联想的习惯和自我无意识的训练。

那些创意的方法,至少给我们一些帮助,让我们能够:

1、保持对信息敏感的习惯;

2、保持活跃的思维习惯;

3、保持“追求与众不同”的创意自尊;

4、保持发现好创意的眼睛。

新华字典给“创意”这个词的解释定义是:

1、创造性的想法、构思; 2、 提出创造性的想法、构思;

在这个定义里,“创意”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

也就是说——你得不停的去“创意”,才有可能产生一个“创意”。

插个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