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的阵地绝不能失守

来源:花图问答

        “新年第一崩”的翟天临,最近的日子过得很不好。一句“知网是什么”,无论调侃与否,点燃了万千网友,炸出了一地鸡毛。我不关心这一地鸡毛都是从哪里掉下来的,我更想问的是,为什么大家对这件事的关注度如此之高,为什么很多网友“福尔摩斯”附身,定要“还”翟天临“一个清白”呢?

        因为教育的阵地绝不能失守!

        教育是这不公平的世间最后的公平所在。富二代、官二代,各种“X二代”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普通人的生活也不再普通。2017年全国农村人口57661万人,占比41.48%。农村人口多,其中有不少人是贫困人口。教育是他们唯一的路,让自己,和自己的后代不再贫困的路。

        有人说教育也不公平,因为有钱人可以在更好的学校上学,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但是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想要拥有知识,只有努力学习一条路,谁都一样。智商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况且,我可以比你笨,只要我足够努力,比你更努力,我就能比你聪明。

        从古至今,教育都是大部分普通人实现阶层跨越的根本途径。

        在古代,普通人如何才能脱离被统治阶级,只有读书。

        武王伐纣,建立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体系。天子的嫡长子继承天子的名位,其他子嗣分封出去做了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名位,其他子嗣分封出去做了大夫;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大夫的名位,其他子嗣分封出去成了“士”。士是没有食邑的,他不是统治阶级,但至少他是读书长大的。作为大夫的儿子,士分不了土地食邑,却读得了书,受到了教育。毫无疑问,士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就是士的天下了。他们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然后投身到各个邦国,左右国家政局,邦交关系,共同演绎着一段史诗。

        汉朝是察举制,叫举孝廉,大家觉得你孝顺又有才能,你就有机会往上走。到了曹操,他主张“任人唯才”,结果呢,选出了司马懿,撬走了“曹氏江山”。

        士凭借着受到教育的一点点优势,最终成长为盘根错节的参天大树。他们变成了士族,世家,门阀,最终带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近五百年的分裂与动乱。因为他们控制着知识,控制着教育,控制着晋升通道,最终只能走向毁灭。

        到了隋唐,中国有了科举,唐太宗李世民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士族的根基被摧毁了。所有人,只要你通过科举,成为秀才、举人、进士,你就有资格走上不一样的一条路。不需要看他人脸色,不需要贿赂谁,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能成为“帝国的公务员”。

        有人会说,科举有考官,也有“关系”。任何一个朝代对于科举舞弊都是零容忍。考生作弊,赶出考场是最轻的,连坐,发配边疆等等,官员舞弊更是大案要案。

        为什么后来废除了科举,是因为其形式、其内容落后,于家于国无意义,而不是要废除考试,放弃教育。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而1977年恢复了高考。正是考试,教育,给了人才成为人才的机会,给了人才证明自己的机会,给了人才发挥作用的机会。

        今天,我们接受教育,不一定是要做公务员。接受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教育,使我们成为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共同建设新时代的家园。

        突然有人跟你说,这个人其实啥书也没读,但他是个“北大认证”的博士后呢!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呢?

        若你是正在写毕业论文的学生,你会不会桌子一拍,“还写什么呀,人家没论文,照样博士后!”。

        若你是刚毕业凭学历找到工作的社会人,你会不会键盘一甩,“@北大 这中间的故事你得好好讲清楚”。

        若你是刚送孩子离开家走进学校的家长,你会不会心头一紧,“这赢在起跑线都没用了,人家的跑道只为他一人,自己的跑道千军万马。”

        考核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最后一道防线,若是考核制度坏了,那教育制度也要坏了,那人才选拔也要坏了,国家还如何发展,社会还如何进步?

        无论你我的身份,教育的事都跟我们切身相关。教育的阵地不失守,人才的明天永远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