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带着可研究的问题读书、写作、生活

来源:花图问答

我喜欢折腾,在需要潜心读书的年纪经常浮想联翩绝不是好事 ,所以我成绩总是不太稳定。成年后,我发现相比生活只有一个支点的女人这是我莫大的优点。

闲则生慌,每每和先生谈起心慌的感觉,他总是嘲笑我:你是活腻了。说实话真心常常有腻味的感觉,所以需要一些新鲜的东西出来折腾。比如,今天我报了大V里的思维导图课。

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这是经验和卡耐基爷爷告诉我的。

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

生活需要适度的强迫症,换个词就是自律。眼下,三个方面需要我好好考虑:自身发展、家庭、工作。

30—40,这是我人生事业的黄金期,在一给相当功利的环境,更要懂得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我的的兴趣点在哪?读书、写作、研究教学和儿童心理,附带一个在职考研的小目标。

带着可研究的问题读书、写作、生活

教育学,心理学专著应该怎样读?

写作和研究应该怎样更好的结合起来?

当我好好提出这两个问题的时候 突然感觉自己今天的写作不再停留在碎碎念里,这两个问题指引着我去探究、去学习、去创造,所以要实现自己目标一定不能流于形式,止于表面,只有全身心投入才会有足够的收获。

  “教育学,心理学专著应该怎样读?”这个词条百度上居然没有。然后我检索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一本我原先读过的书,看来很有必要再好好对照自己的问题在看书思考学习。

我读书的目的应该定位为:增进理解教育教学规律。基于这样的目的,我应该采用分析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时,我需要主动了解四个问题:①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②作者具体说了什么?怎么说的?③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④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读书没办法进行下去的原因:被动阅读,没有带着问题阅读。假如我想要读一本有难度的书,一开始就选择精读很可能是一个错误,应该:先粗读,碰到不懂的地方跳过去。

掌握分析阅读的人才是真正会读书的人。分析阅读第一阶段:学会给书分类——找到书的骨架,如何找到书的骨架?使用一个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拟大纲:把书中的重点章节列举出来。——发现作者的意图: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分析阅读第二阶段:判断作者的主旨:找出重要单字,确认它最精确的意义。——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在困惑处慢读,而不是感兴趣处。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主旨的最佳方法“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从最重要句子关联中,设法架构一本书的基本逻辑。——找出作者的解答。

分析阅读第三阶段:公正地评价一本书:必须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阅读。

我想如果我能用以上的方法进行分析阅读,应该能有所收获。

带着可研究的问题读书、写作、生活

“我们两颗黏黏糖。”说明现阶段依然是我的孩子最亲我,也是最好施加教育影响的时候。我应该认真带着孩子绘本、唱英文儿歌、做手工、认汉字,我应该更耐心一些的同时,强调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云淡风轻的日子里,努力让自己的每个日子都放光。用点滴的努力将生活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