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旅行故事-约旦1

来源:花图问答

为了赶上从neweiba到aquba的轮船,我早早就从dahab出发,虽然要价并不低,我还是选择了私人出租车。据说是3,4个车程的2个多小时就到了neweiba,买了票坐在旁边等。一个旅行者都没有见到,周围全是埃及人跟约旦人,大多是外出务工或者外出务工后回家的人。要么就是看亲戚或者看完亲戚回家的人,如同坐在我旁边的这一对约旦父女,父亲40多50岁,穿着长袍,一幅不苟言笑的表情。女儿18,19岁的样子,带着头巾,没有长袍,穿着T恤外搭一个薄针织衫牛仔裤,应该还是一个学生。

这是一个关口,环境却是一定都不好,可以看到满了垃圾的垃圾桶,垃圾桶旁边地上也堆着垃圾,石灰墙显得破旧,上面一些穆斯林图案。房子很高,使得空气相对没有那么闷,却照样很热,没有空调,没有风扇。椅子倒也还算整齐的摆在大厅里,可是明显座位不够,好多人站到过道上,所以整体上给人凌乱感。随随便便跟一个小城的车站一样,虽然海关照样严格。阿拉伯国家妇女儿童具有优先权,所以我很容易出了关,等在埃及关口之外。即使还没有上船,我也觉得我终于除了埃及了,我终于要放弃dahab的舒适,战胜恐惧,上路了,奔向未知的约旦。

我坐在座位上,打包放在面前,我趴在大包上睡觉,惊醒的时候抬头看到这个女孩对我笑,我也回笑,尝试用英语跟她打招呼,她抱歉着表示听不懂,我也笑笑,然后埋头继续睡。中途又醒过来好多次,最后一次醒过来便无心思再睡。女孩递过来瓜子,我高兴的接受她的好意,我们两个便没有言语的坐在一起嗑瓜子,偶尔相视一笑。我开始从侧面细细看她,瘦削单薄的身子,四肢都很纤细,瓜子脸大眼睛,典型的中东肤色,脸颊上有些许雀斑,有淡淡装扮的很久。笑起来显得俏皮可爱整个形象蛮招人喜欢的,至少招我喜欢。所以即便是语言不通,这样静静坐着听着嗑瓜子的声音也很舒服。

我在包上铺一层纸巾,纸巾上一边放着瓜子,一边放着瓜子壳。每当瓜子快要完时,她就会一边加些新的倒在纸巾上,一边甜甜对我笑。甚至还会帮我把垃圾清理掉。谋这陌生人恩惠,心底阵阵暖意。女孩包里瓜子的品种还真多,有我见过的,也有我没见过的,各种味道,算是对埃及的瓜子长了眼界。

大厅里有个小女孩哭声很大,无论妈妈怎么哄都哄不住,算是个调皮小孩吧,即便是哭闹的样子,我也觉得可爱,妈妈倒是气疯了,想打她又下不了手,她的声音那么大,引得好多目光看过去,妈妈束手无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一身黑袍,望着小女孩。也有旁人拿着食物过去哄,可是都没有达到让小女孩闭嘴的目的。也许是哭累了的原因,声音倒是越来越小。

候车室里有祷告室,陆陆续续有人去祷告。漫长的等车过程,我开始起身走两下,地方小,一下就走完了,倒是发现了给手机充电的地方。手机是否满格是安全感的问题,即使我的手机只是差一点满格,我也花了几块钱去从点,蹲在旁边一边玩着手机。这个候车室不大,是否该有的故事情节都掌握了,所以我的目光回到小手机世界。

上船的时候我发现了同类,是的,背着大包的旅行者,个子高高的,大胡子欧美人。我却不敢上去说话,只是默默站着排队。他一直背着大包并不寄存行李,我正在犹豫要不要跟他一样把大包随身携带,我旁边的女孩示意我该寄存行李,于是我将行李放到了拖车上。一直到船上坐下来,我都没有尝试去跟那个旅行者交谈。

船上很大,很多座位,船上的餐厅也很大,好多些人在用餐,我从旁边经过,可以闻到香味。然后上楼,有露天的椅子,可以晒晒太阳,看看美景,吹吹海风。这里是红海,海水青蓝,海水两边是被太阳晒得金黄的陆地,带着泥的石头,一边是埃及,另一边是沙特阿拉伯,我要去的地方是两国夹角的第三国,约旦。我跟约旦女孩在露天下摆着各种姿势拍了好多照片,笑着闹着。

再下楼去我看到了日本人。日本人我是在dahab的旅游小店里看到的,我当时去咨询去以色列的旅行团,由于我的护照过不了海关只得放弃直接去以色列而改道从约旦入。日本人的英语讲得不好,他支支吾吾表达起来比较难,他的护照可以直接去以色列,他在旅行小店里根老板谈。我只得离开,道不同不相为谋。再见到日本人,倍感亲切。我立马上去打招呼了,问他怎么会在这里。看到我他也很开心,我没听清楚他讲的原因,不过谁管呢,至少现在有个伴了。跟他交谈一会儿,我便怂恿他去搭讪前边的大胡子。是的,我觉得队伍越壮大越有安全感,虽然即便是我一个人也照常过来了。

大胡子是英国人,他要去petra,然后有航班从安曼去印度。日本人也是去petra,然后有航班从安曼去伊士坦布尔。英国人因为看够了沙漠,不想再去rad gum,土耳其则是航班紧张。我坐下来开始犹豫自己到底要不要一个人独自去rad gum, 虽然网上有评论说rad gum 比petra更值得一去,可是想到要自己一个人去就害怕了。我真不该在dehab待那么久,待到我都胆怯一个人上路了。

跟他们两个一起去petra吗?或者可以先跟他们去petra,然后回头再去rad gam,虽然会走回头路。已经是下午3点,等到达aquba估计天都快黑了,自己走的话需要在这里住下,然后明天自己去rad gum,然后去rad gum待2,3天,然后去petra,然后再是安曼,这是我的计划。可是这都得一个人。如果是跟他们两个一起的话,不会那么孤单,自己只是需要跟着,不需要做决定,会轻松很多。脑袋打着架。

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有人用中文问我,说话的人是个年轻的约旦人,脸上有点小痘痘,但整体看着还不错。你会讲中文?我住在广州。然后欢快的跟他聊了起来,他叫阿布,是跟家人一起旅行的,他跟我说安曼的西瓜很甜。在中国的约旦人跟在约旦的中国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朋友,我们一起谈论中国又谈论约旦,还谈到埃及,他说埃及很脏不喜欢,可是约旦很干净。

阿布跟船上的警察是朋友,所以警察对我也是比较照顾,还给了我一个阿拉伯名字,哈德娜,警察稿子高高的,除了脸上的痘痘有些过多之外,可是算一个帅哥的,他友好的逗着我玩,开玩笑哄我开心。阿布说等我玩好了Petra到了安曼可以联系他,他可以带着我玩。入约旦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认识的人多了,就有了底气,反倒我成了主人,就跟自己家一样,带着约旦女孩满穿乱撞。约旦女孩也喜欢跟着我玩,我们不停的拍照,换座位,活蹦乱跳的。她用的是三星的手机,她给我看她上面的照片,我则给她看中国,看非洲。引得坐我们前面的大叔也拿过相机过来给我们看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国家,一般都会拒绝旅行者入内,所以这些照片相当珍贵,大叔小心的护着,又得意洋洋的神情。他偶尔还会帮我跟约旦女孩翻译几句,我们这个奇怪的组合在船上笑着开心着。最后要跟女孩分开的时候我将头上的发箍送给了她。我记住了她当时甜甜的笑。

下船的时候警察又领过来一对阿根廷恋人,加上英国人日本人跟我,5人一起,我们都是需要在约旦落地签的。从船上下来,太阳刚好打在船身上,斜阳透过来,十分漂亮。我拿出手机开始拍照,为这个地方做个小小的纪念,虽然这里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为开心之旅吧。

拿完行李,我们耐心等在海关办公室门口等着盖章。中途我在外币兑换的地方将身上的硬币换成了约旦币,才发现约旦钱很贵,比美元要贵,也就是这个国家会很贵,花钱应该不会低的。除了时间久了些,出关都很顺利,警察给我们之路那里坐车会比较方便。阿根廷恋人本来想着在aquba住一个晚上的,可是英国一说明天上路的话又会浪费一天,便决定坐晚上的车去petra,而我除了随大流去petra,怕也是别无选择。于是我们坐上了大巴车,目送这个暮色下满是灯火的城市渐渐离开我们的视线。

在陌生的地方我喜欢白天坐车的,可以在车上看沿途风景,可是现在是夜晚,除了零星几点灯火以外,黑漆漆一片,目光再回到车上,车内人都各自休息,没有言语,我便也在座位上闭上了眼睛。车子在夜晚11点多到达了petra,英国人带着我们找到了旅舍,我住了最便宜的四人间,日本人英国人跟我住在了一起。从旅舍的角度便可以看到petra最出名的那张夜景图,一大片灯光在天际中划出长线,却并不是豪华的,平平淡淡,一点也不浮夸。灯光中是高低差不多的建筑沿着坡度延伸。这是一座山城。丢下行李我们便按着旅舍前台的指路找到了餐厅。味道还算精美,可是价格确实贵了些,跟埃及比起来,还是埃及的性价比高,老板还算热情。吃过晚饭,我想买一张约旦的电话卡,他们两个陪我去电话店里咨询,价格还真是贵,英国人问我如果没有必要还是不买的好。我点了点头,一出门,日本人不见了,我们站在门口等了好久才见日本人再走过来,他说差点走丢。虽说一整天没有做什么大动作,就是坐车坐船再坐车,可是还是浑身很累,一躺回床上,便沉沉睡下。

我早早的起床了,等着他们醒过来,然后一起去petra风景区。我冲了一杯咖啡坐在天台上打量这个小城。跟昨天的夜景相比,呈现出的是不一样的风景,没有了灯火,黑色的天空换成了白色的,带点灰蒙蒙的感觉,早晨这个小城蛮凉快的,建筑参差不齐,却可以清晰的看到清真寺的圆顶。清真寺里传出来穆斯林音乐。我估摸着是被这声音吵醒的,可是我并不讨厌这个音乐,也许是在埃及听习惯了的原因,还倒是喜欢这种音乐,低沉的,悠远的,阿拉伯。

我们在门外小店买好面包水带在身上,小店里很多东西都是1约旦币,相当于人民币10块钱,所以里边的东西并不便宜,petra是个很贵的小城。

我们沿着弯曲的山路,根据旁人的指示,下山,由于是下坡的原因,走得比较快。大概15分钟的路程,便到达了petra。Petra 门票很贵,以至于我都忘记了用学生证去打折。事实上好像这是不打折的。

从大门进去是一条宽敞的马路,中间是正道,旁边还有小道,都是黄沙的,正道到处都是马蹄印。引入眼帘的是黄石,沙尘,不回头就看不到绿色了。马路边上很多匹马跟喂马的约旦小伙子,这时一匹马蹦过来,扬起一片沙尘,骑马的小伙子问有没有人骑马,说里边还很远。英国人一看就是专业的旅行者,虽然一双拖鞋,却也毫无绝不退缩之一,当然是要走着去。日本人随我们。我穿着一双登山徒步鞋,不用说,我肯定是要走进去的。

黄沙路过后是长长的石板路,石板路还算干净,除了一路上都有马粪以外。然后这马粪味就一直伴随我们一路。每当路上的景观有变化时,我都会让日本人或者英国人轮流给我拍照,后来每次我把手机递给英国时,英国人总会笑着,说中国人真喜欢拍照。日本人则是很温和的配合着,谦逊而且礼貌。

石板路上经常都会响起马蹄声,声音特别气势洪亮。不见其身,只闻其声,这时候我们也一定得从路中间闪到路边上,而后马车就会经过我们。有时候道路是在山的夹缝中,有时候路旁的山上有雕刻,有塑像,有各种文明古迹。然后最出名的神庙赫赫出现在山的夹缝中,随着我们迫不及待想要走过去,又随着山路的夹缝消失在出现,变大变小。

Petra

公元106年古罗马人接管佩特拉以后,该城市仍然十分繁华。但后来因贸易路线改变了,佩特拉的重要性因此大为削弱。最终它被遗弃了,直到1812年后才被人发现。

卡兹尼

古城核心卡兹尼是一座依山凿出的大广场,广场正面是一座高40多米,宽30多米,依山雕凿的殿堂——卡兹尼,意为“金库”。整个殿门分为两层,下层有两根罗马式的石柱,高10米左右,门檐和横梁都有精细的图案。殿门上的3个石龛中,分别雕有天使、圣母和带有翅膀的战士的石像。宫殿中有正殿和侧殿,石壁上还有壁画,石壁上的原始壁画色彩虽已暗淡,但粗犷线条勾画出的画面仍然清晰可辨。传说里面曾收藏着历代佩特拉国王的财富,也有人说它是一座陵墓。卡兹尼造型宏伟。

女儿宫

剧场

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叫西克的山峡,深约200英尺。这条天然通道蜿蜓深入,直达山腰的岩石要塞。这就是加保·哈朗(圣经中称为荷尔的)要塞。西克山峡漆黑一片,回声荡荡,可是一转过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峡,则是另一番景观,世上最令人惊叹的建筑就呈现在眼前:高130英尺,宽100英尺,高耸的柱子,装点着比真人还大的塑像,整座建筑完全由坚固的岩石雕凿成形。这座建筑名叫卡兹尼,它最引人注

目的特征是其色彩,由于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阳光照耀下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沙石壁闪闪烁烁,无比神奇。

历史将永远铭记重新发现佩特拉的功臣──贝克哈特,而重新发现佩特拉本身就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个证实传说中的佩特拉尚还存在的西方人。这一天是1812年8月22日。

追溯历史,佩特拉的建造者纳巴泰人在现代人的眼中,始终是一个充满了迷惑的民族。他们好像在一夜之间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间的重要商路,一夜之间建立起了佩特拉。鼎盛时期,纳巴泰王国的疆域从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却始终将都城定在群山环绕、易守难攻的佩特拉。

评价

 我们到达景区的中心,我一个人走在最前面,然后发现了一条蛇,它跟沙土的颜色一样,一曲一拐的扭动,我大叫起来,跑开,等英国人跟日本人走过来,除了蛇的脚印什么都没有发现。

英国人问我接下来要去哪里,我所随便呀,你们做决定就好。英国人说我们大家没有必要一起走啊,大家可以分开去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蛇我的惊吓并没有退却,可是我不得不自己一个人上路了。我第一次打开这个门票看我该往哪个方向走。日本人说就在这附近转转,英国人去向右边的山,我往左边走去。

有约旦土导游牵着马跟过来,要我骑马,我情绪低落,不想搭理他,虽然我不骑马不消费,他还是好心的给我指路,我走到拐弯处又折回来,说前面好像没路。然后他领着我走过去,半路上他把马栓了起来,独自领着我走,他说前面有个小湖,可以游泳,很漂亮,我便跟着他走。中途路过修建的埃及工人,路过一台发电机由小声到大声再到小声,每每车到山前必有路,明明就没路了,感觉都是山,是死胡同,却在某个转角处生出希望来。甚至我们经过一处植物茂密处,树两边的枝上开除花来。经过这段小道时,我突然有种错觉,像是在婚礼上的那段路。我紧紧的跟着约旦人的脚步。有个小地方冒出水来,在这荒漠中见到水如同奇迹,我学着约旦人的样子饮用了这清甜的泉水,冰凉,生命之泉。然后一个小小的湖泊出现在眼前,湖面的颜色较深,湖水应该很深,约旦人说等到下去的时候有人会过来游泳的,别看这个湖小,可是湖很深,水很凉,这么热天,下到水里可舒服了。以前有游客搭着帐篷在这里住上3-5天的都有。

我也想搭着帐篷在这里住上3-5天,甚至一个月。

我们沿着原路返回,然后我上了另外一条道,虽然我并不知道这条道上有什么,约旦人不再跟着我,我跟他微笑告别,他则奔向下一个目标客人。

新的道路上一开始人很少,后来人多起来,估计是因为爬山的缘故,很多人开始疲倦下来,速度慢下来。也有一些马加入了队伍,马背上是各式各样的人们,高高在上的,也会对路上的我们微笑。我一边擦着汗,一边回笑,我并不知道山顶上有什么,可是我跟着人群,辛苦,却不退却。

山顶上是另一座佩拉特古城,比山脚下的要大,视野更宽阔。突然就高兴起来,物有所值,爬山的幸苦不是百搭的。先是站在石头的阴影下望着这古城,遥远的年代这里发生过什么故事呢。好多人在古城内外拍照。我站到太阳低下去,犹豫要不要找人帮我拍照,这些景色尽收眼底就好,何须张扬呢,可是我的记忆对不住我的脚步,不如现在我想不起来我到底有没有招人帮我拍照,一张有我的照片也找不到,我丢了手机,丢了所有的照片,有些什么照片,我根本记不起。

古城迎面还有另一高山,也不算高,只是那上面有更好的视野,我觉得要登上去。然后我等上去,坐在山顶的帐篷下不知道多久,也许一个小时左右吧,我插着耳机,感受着风的抚摸,不跟周围的人讲话,偶尔遇到对视,也是微微一笑,便立刻转移掉目光。

一览纵山小,四川都是戈壁,土黄色,看不到植物,天阳光很强,不得不眯缝着眼睛,我会用眼睛四川张望,然后戴上墨镜四处张望,然后再取下墨镜。这么大片隔壁,10天半个月都不一定走得完吧。佩拉特跟周围的群山比起来,显得好渺小,可是还是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来,这是人类文明的精工细作。

我做在这个山头感觉特别孤独,虽然身边有人,可以随意搭讪。可是我的耳机是一种拒绝的信号。我守着一个角落,不知道做了多久以后,开始下山。

下到山下,我又参观了几个景点,爬山,下山,或是躺在地上,躺在木板上几乎要睡着或是已经睡着。有山洞,有教堂,踩着大路,或是踩着小路。有些地方可以遇到很多人,有些地方一个人都没有。佩拉特景区很大,估计要一个星期才可以走完,要是带着帐篷来可能还真会踩遍了这块土地再撤。

我坐在岩石下,随着太阳西下的角度不断的变换座位,躲避着太阳,太阳的照射会让我迅速脱水,这里水的补给是很贵的,我得尽量节省体力消耗。傍晚的佩拉特是最漂亮的,我在等太阳下山。我靠在石头上却倍感难受。饥渴交迫,几经挣扎,我不得不决定要撤回旅店咯,虽然心有不甘,也许另外两位会等到太阳下山吧。

一路上都很多马蹄声,地上有新鲜的马粪,估计这些马儿都不停蹄吧。

在景区外的小店门口,看到约旦人在吃午饭,我仔细的瞧了瞧,跟在埃及帝王谷门口看到的食物是一样的。视线从食物移到约旦人脸上时,才发现人家早已经在盯着我了。他们笑着邀请我一起吃,我不客气起来,不过貌似我也从来没客气过。味道跟埃及的差不多,我喜欢阿拉伯食物。

心满意足,到过谢,我继续往回走。回去的路是一长段上坡路,想着还有这么长一段路程。我记得我有挣扎我是走回去呢还是打个车呢,可是我不记得最终的决定。总之回到旅店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英国人已经率先回去了,睡着了。我稍加洗刷也睡过去。

沙漠,戈壁,不是那么好闯的呢,体力呀,还需要多锻炼身体,才对得起徒步。

睡醒后,来到天台,刚好赶上晚霞。很漂亮。原因望去,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在佩拉特上头,山头上却又雾霾,看不清山头的颜色。我开始后悔这么早回来,应该在佩拉特里感受晚霞的,而如今没有了机会。从山头往过来,是高低不等的建筑。在建筑缝隙里可以看到车辆在路间行驶。建筑群里颜色并不杂乱,清真寺很容易显现出来,里面阿拉的声音响起。自己独自出门在街头走走,找些东西吃,沿着街头,想找一家好吃的,然后看到有个餐厅看着很不错的样子,我站在窗口看不说话,然后服务员递过来一个鸡肉饼一样的东西给我尝,我尝了下,恩就买了。其实他不给我尝,我也会买,只是他给一点让我尝带给我快乐。一种被陌生人在乎,别陌生人亲近的快乐。我一边吃着东西一般继续沿着街头走,只是街上人很少,天色已经很晚,风吹过来凉飕飕的,我赶紧回去了旅舍。

日本人虽然英语并不怎么好,可是却是最活泼的一个。他交了新朋友,日本人,约好跟他们一起明天去安曼,他还帮我跟英国人定了位置。他还是学生,24岁,英国人25,我26.

早上我一早就洗刷好,收拾好东西,退了房,在大厅等他们。我们除了门,英国人说他要自己去坐车,车站很近,就在旁边不远处。英国人站在右边,日本人站在左边,我站在中间,突然不知道该往那边走,他们两个都在等我做决定。这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标准,我决定冒险,我选择了跟英国人同行。

我们一边走一边问路,很快就到了车站,车子很快就出发了。估计日本人他们得赶下一辆车了。英国人说车站这么近,真不明白日本人为什么要跟他朋友一起,明明很容易就可以自己找到的。英国人是独居动物,日本人是群居动物,这就是区别。而我,群居的时候就跟着大众,独居时则自己做决定。我跟英国人都不是爱说话的人,大多数时候我都是盯着窗外,虽然窗外的风景大致一样。我一直在找习惯,我一直记得abu说的那句西瓜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