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原名舒庆春。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Vol.3 老舍︱一座茶馆中的三幕时代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剧中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先生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五十七个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浓缩在茶馆中,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此剧亦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剧目,中国话剧一座里程碑,享誉海外,后多次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电视连续剧。
Vol.3 老舍︱一座茶馆中的三幕时代
茶馆故事线
幕启
〔我们现在就要看见这样的一座茶馆。
这种大茶馆现在已经不见了。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这里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与菜饭。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大茶馆特殊的食品,价钱便宜,作起来快当),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总之,这是当日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来坐半天。
〔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击。奇怪的意见也在这里可以听到,像把海边上都修上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上岸。这里还可以听到某京戏演员新近创造了什么腔儿,和煎熬鸦片烟的最好的方法。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个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的鼻烟壶。这真是个重要的地方,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Vol.3 老舍︱一座茶馆中的三幕时代第一幕
戊戌变法前后,茶馆一片“繁荣”
公元1898年,腐败的清王朝摇摇欲坠,然而,在北京的一家大茶馆——裕泰茶馆里,却呈现着一片“繁荣”景象。你看,那提笼架鸟的,逗蛐蛐、玩蝈蝈的,卖古玩玉器的,算命打卦的;镖客们谈论着武术,摔跤手来与“仇人”讲和;财主秦二爷准备开办工厂搞“实业救国”;跑堂的伙计托着面来回奔跑,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细心照料着,左右逢源。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貌似繁荣的背后,隐约地露出了令人窒息的黑暗面: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五斤白面就换个孩子”,太监要娶老婆,爱国者被捕,连县太爷都被神父吊在教堂里烧死了,这就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的“升腾”景象,它预示着大清国要亡的必然命运”。
第二幕
民国初年,茶馆被剥削逐渐衰落
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在帝国主义指使下军阀割据,内战连年不断,民不聊生。北京城里有名的大茶馆都关了张,而只有裕泰茶馆在王掌柜的苦心经营下经过“改良”准备开张。
茶馆里摆上了留声机,后院改成了公寓,住进了大学生。社会上的动乱使王掌柜忧心忡忡,大兵们抢走了他的钱,连桌布也拐跑了;逃荒的百姓堵在门口;侦缉队的两个“老主顾”敲诈他;更使他败兴的是两个大兵要娶一个女人,这种“生意”竟也跑到他的茶馆里来谈判。
王掌柜非常困惑,不知这个世界再闹下去会是什么局面,而他又该如何生存……
Vol.3 老舍︱一座茶馆中的三幕时代
第三幕
侵华战争期间,茶馆倒闭王利发自尽
又过了30年,王利发已经到了风烛残年,仍在拼全力支撑着“裕泰”这个老字号。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特务和反动会道门沆瀣一气,残酷镇压爱国学生和共产党人;17岁的女孩被迫卖笑;流氓特务要霸占他的茶馆。
王利发彻底绝望了,他想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找几个知心人吐吐胸中的闷气。正好这时,50年前被清政府逮捕过的常四爷来了,那位办实业最后垮台的秦二爷也来了。三位老人谈啊,笑啊,用他们亲身经历在揭露着人吃人的社会。三人拿出拣来的纸钱,提前勾自己“出殡”,他们围着桌子撤呀,喊呀,那凄凉声在空中久久回荡……
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然后悬梁自尽——安然了结了一生。
“
老舍先生笔下的裕泰茶馆是浓缩了的旧社会,通过这个不大的横断面,人们可以看到那早已逝去的三个时代里的芸芸众生的种种活动:他们或浑浑噩噩,蝇营狗苟,为名为利,为非作歹;他们或忧国忧民,心怀大志,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理想,但又找错了出路与方向;也有人明哲保身,但求苟活,却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碰得鼻青脸肿……无须多加引申,王掌柜的一生所给人的启示,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个人命运的范围。
Vol.3 老舍︱一座茶馆中的三幕时代话剧剧照
《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这两个人一个是西太后的宠奴,一个是讲维新的资产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却是兵刃森森。《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小说、戏剧,散文等也都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他的幽默才华: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6-05-31 龙喵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