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生苦短,能不开会就别瞎折腾

来源:花图问答

——

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小学老师的那句话:在中国,什么都不多,就是“会”多。

无论你有没有职位,无论你的职位多么的可有可无,只要你在中国,就已经深深陷在会议的包围之中了。

正式的,非正式的,官方的,民间自由组织的,合法的,非法的,自愿参加的,被迫参加的,稀里糊涂参加的……似乎在中国人眼里,没有什么问题是一场会议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无限地开下去。

开会原本是尊重人权,保障民主的表现。但是,有句话叫过犹不及,什么东西一旦泛滥就会偏离最初的目标,开始变质。

今日之会议,已经散发出腐烂变质的气息了。

——

对于某些人来说,开会是家常便饭,但是这饭营养与否就不得而知了。有没有必要开会,跟会议内容、目的以及与会者的态度有关。一场会议内容目的都非常明确地指明,这会议非开不可,但是与会者不认真的话,恐怕这会议是没有意义的。

我在一个读者群里遇到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雁北堂的CEO(同时也是网络小说作者)说公司要开会,却一直在群里跟粉丝聊天。粉丝问他为什么一直窥屏,他说其实根本就没去,开这种会没意思,让助手去顶着就行了。言语间流露出对开会的厌烦和不满。

一个被老总放鸽子的会议,该是多么多余的存在!

另一件事,是作者的在线分享。

本来作者出来跟粉丝探讨作品的创作是很好的,初衷也不错,机会难得,可是偏偏有些读者不知道把握机会,问的尽是些作品以外的事,插科打诨,无趣得很。

作者一开始挺热情,没多久就乏味了:我抽时间开个分享会,你们就来跟我说这个?

我都觉得郁闷。

——

开会浪费时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开会效率低,极低!

抛开会前等人不讲,开会内容没把握好,也是浪费时间的一大杀器。

我们开会的目的,是一起解决问题。可是很多人都不懂这点,经常在两个没有多少区别的方案上争执不休,谁都不肯让步,活生生地把会议协商搞成辩论赛。

有些会议是多人发言的,而发言人一激动,忍不住就开始长篇大论,旁征博引,不知道控制会议节奏,不顾与会者是否在听,只是不停地讲,仿佛这次不讲,这辈子就没机会表现了。这副模样真丑!

有些不太严肃的会议,开到一半就跑题,和平演变成茶友聊天会,嘻嘻哈哈,过一会儿才重新回到正题,最后互相将就,得出的结论竟然是开会前就已经敲定的方案了。

一场会议下来,什么都没做,净吹水了。名义上开会,只不过是打着开会的借口出来玩罢了。(这一点跟xxx出国考察相似,原来歪风邪气的培养也是从娃娃抓起的,呵呵!)

总之,会场散漫、随意、目的性不强的弊病早就存在,我们也是散漫的一员。别人在上面讲,我们觉得无聊就玩手机,名义上在会场,事实上根本没有参与进去。

在这场会议里,我们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心甘情愿地让别人替我们决策,替我们发言——这跟不来有什么区别?还不如去打游戏,来了还不是浪费时间?

有些人反对我:虽然没解决问题,但是大家在开会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也是一种收获啊。

所以这就是人家头脑风暴十分钟拿出十套方案,而你只是收获友情的理由?

那你当初还不如说,这次大家出来认识一下,就不开会了。天真!你要知道,开会跟交友的心理准备和工作准备是不同的!

——

我喝了好多鸡汤,经常看到一句话,叫“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低效率的会议,成功地毁了“高质量的社交”和“高质量的独处”,达到了“低质量的社交”的标准,嗯,很好。

开会通常要花很多时间的,我们没有玩头脑风暴的习惯,拖拉的本事倒是无师自通,低效率的会议俯拾皆是。

与其去开一场没多大必要的会议,我还不如写一篇文章,哪怕再水,我也是在认真做事,也算是把时间花得有所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