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沈阳印象

来源:花图问答

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阴有小雨

沈阳印象

秋风萧瑟,气温渐渐降下来,有同学在朋友圈发了母校的照片,于是我想起那座城。

它叫沈阳。

沈是沈阳的沈,阳是沈阳的阳。

是我大学四年待过的城。

1

对沈阳的第一个印象是脏。

那一年初到沈阳,家乡没有足够御寒的棉鞋,于是在一个秋风习习的周末拉着沈阳本地的同学带我出去买鞋。

沈阳很大,这个同学之前也很少到学校这边,于是不幸地记错了路。我们两人在准备换乘的时候下错了站,要走很久才能到达车站。于是,你会发现在那样一个妖风四起的日子,宽阔无人的马路边,有两个姑娘迎着风瑟瑟发抖。秋风卷起了落叶,和着飞扬的尘土拍打在她们身上,身边不时有汽车飞驰而过,更多的尘土随之飞舞,其中一个姑娘在心里想:沈阳这什么鬼地方?!脏成这样了?!

来自环境极佳的城市的我自然忍受不了这种尘土飞杨的脏。尽管后来得知那时那个路段在修整,但沈阳脏的印象是没办法抹去了。

2

对沈阳的第二个印象是气候不好。

我是海边长大的,众所周知沿海城市会比同纬度内陆城市气候更加宜人,而且我的家乡还比沈阳纬度要低,于是,沈阳的气候真是震撼到我了。

第一个冬天,经历了有生以来第一次零下三十度,还持续了一个礼拜。这样的低温直接把我的耳朵冻坏了,用了许多天的冻伤药才得以缓解,后来几年没到冬天都要把耳朵严严实实包起来,再也不敢像在家那样露在外面了。最冷的时候恨不得把所有的衣服都套上,在出门的一瞬间就被从外到里冻个透。每个寒假从沈阳到家,一个假期都不觉得冷——在沈阳冻出来了。

沈阳的夏天不比冬天逊色。动辄气温就飙上了三十度,热到不动弹还直冒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大三期末考试后我们几个人去外面办事,巨大的太阳仿佛要把人烤化了,等红灯的时候有发传单的人在发扇子,我们疯了一样摇下窗户争抢着要扇子。一天下来,到下午办完事情回到寝室,几个人已经是又累又热,无法动弹。至于什么晚上热得睡不着觉就更是常有的事了。

其实沈阳气候并没有特别恶劣,只是相较于我的家乡不那么适宜而已,对于很多人来说,沈阳还是很适合居住的城市的。

3

对沈阳的印象,还有走到哪都能听到的东北味儿十足的东北话,“这啥呀?”“咋的啦?”“咱家那边……”一开始我对东北话并不很喜欢,嫌弃它听起来特别土,四年的时间竟然让我也适应了这股别致的大碴子味,自己也能张口就来上两句了。

还有东北人的实在与爽朗。四年里我结识了许多好友,其中不乏沈阳人,直到现在我们还时常保持联系,聊起大学时候的趣事,依然会哈哈大笑。

还有故宫的厚重,世博园的广阔,沈阳北站的忙碌,中街的繁华,中山广场上毛主席一直在挥手,地铁一直在修建直到毕业才修好……

4

其实,我对沈阳印象一直不是很好,以至于毕业回家那天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从那以后,再也不曾去过沈阳。有时候沈阳同学邀请我过去,也会借口推托,只是时间久了,发现其实自己有太多留恋,还时常想要找机会再去看看,去看看母校,看看我的第二故乡。

冬天的时候去哈尔滨,列车在沈阳站停了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我兴奋的无以言表,才明白,尽管我以为自己不喜欢它,其实在骨子里,早就对这个城市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怎么也挥之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