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每天思考一点点:20150503

来源:花图问答

1.warfalcon公众号文《应该怎样输出才能启迪思维和总结自身》。纸上得来终觉浅,但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输出的的输入都是自欺欺人,别说什么“潜移默化陶冶了自身”,那是为自己的“不思考”找借口。如果你每日的浏览量都破十万,读完了一本书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原因只有两个:一是书太烂,二是读书方式有问题。仅仅是走马观花地翻书,而从未深入地读透一本好书。以前我也曾自诩读过一些书,别人问起来的时候“你觉得那本书怎么样”,“还不错啊,我还蛮喜欢的啊”“感觉还可以哦”“挺火的嘛”“恩...”,你仅仅是翻完了这本书而已——就像一个人换了十来份工作,看起来很有经历,但你能说他有什么工作经验呢?“很多思考和观点都是在反复修改过程中逐渐完善,但最重要的一步是要培养定时输出的习惯,不管好的坏的。”脑子里想的和写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觉得自己胸中有千言万语想说最后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情况太常见了,那就开始写吧,从简书开始,写日记,写原创微博哦,去知乎上答题,去豆瓣写短评,读书时用小本子记录下随感,我自己就是从word开始的,不要去想写成什么样子,不顾一切地下笔,先往前写了再说~

2.今天看了下知乎@张亮的回答:

知乎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国人知识结构有限、缺乏平等耐心沟通的训练、内心开放度不足导致很多时候阅读却不理解吸收、有时为了存在感而肆意写自己不懂的东西、妄下结论,等等”。以前有个同学,他获赞数最多得问题是有关“计算机专业有哪些书需要阅读的?”他用知乎的“首先...如果有余力...接着...最好是看英文原文啦”的句式列了一堆专业书,骗赞无数,但“其实这些书我都没看过”,是的,他课程作业都是在淘宝上买的。

知乎牛人,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牛人,绝对不是你关注的那些表象,用什么、穿什么、玩什么。最本质的,是每个人的内核,操作系统,大家怎么在不停升级、迭代自己的世界观、知识结构、理念……”前段时间Club的时候,不是还有一群大神们在议论,哎呀都没钱买机票去参加了要找个什么理由谢邀呢- -世界这么大,扫地僧估计也不玩知乎吧,你在什么样的圈子,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发现了一部漫画《猎人》,富坚义博的,准备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