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怎样定计划与目标(1)

来源:花图问答

今天听了一节陈海贤老师的知乎live,关于改变,关于怎样制定聪明的目标与计划,关于焦虑。收货非常大,把笔记与心得记在这里:

我们常常先制定目标,再制定计划。海贤老师不同以往,他先分析计划,后分析目标。先交给我们认识到计划的哲学本质,从而让我们更好地完成目标与计划设定,达成自己的愿景。

他说:

愤怒的根源,是不能承认和接纳 有些事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这里他提到了定计划的本质,其实就是承认世界的不完美,同时找回对世界的控制感。

斯多葛哲学流派的悲观主义哲学文明,是老师这次理论的根基。

斯多葛派认为,我们常常沮丧痛苦,因为:

1. 我们妄想对没办法的控制的事情实行控制权。

2.我们对能控制的部分没有承担起责任。不想承担,因此由着性子,按惯性继续生活。

因此,定计划的原则是,凡事想想你能控制的部分是什么?

我们常常懊恼或焦虑,之前我要是不怎么怎么就好了……诸如此类。

先问问自己

1. “这事儿(比如过去)是我能控制的吗?”

2. “如果不能控制,那我能控制什么?”

海贤老师所理解的计划,本质就是控制感。

不去想太远的东西。谦虚,节制,有理性。感恩。

计划的本质是控制感。

这个思路会让你发现我们做的事中有哪些是你可以改变的部分。

把不可控的计划转为可控的计划。

每个事情背后都有可控的部分

(比如,你不能确定你的实验数据是否完善。但多做几次实验也许可以使得你得到更可靠的数据。也许你的上司不一定会即使给你批改,但多联系几次可能可以更快得到答复)

—— 这样想之后,我们哪怕没有很多事可以决定,但我们还是有很多事可以做。

关于目标: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要有反馈。正面具体。

(关于目标这部分,放在下一篇文章里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