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验:黄历天气

来源:花图问答

APP版本(iPhone):3.15.3

iOS版本:9.2.1

体验日期:2016.04.04(清明节)

体验人:鲤洋Mark

这次看看黄历天气

首先不说APP本身,就从名字入手,将“天气”和“黄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产品中将这2种内容“结合”了,也算是讲得通,特别是针对“中国人”,毕竟“黄历”这个元素在我们民族还比较得到传承的一部分(我是不太了解其他地方的人对这一元素的接受度)。既然2方面的需求都有受众,而且可能很大程度上有重叠,那直接将功能集合到一款产品里,可能竞争力更强。当然,受众也就是更有针对性的人群了。以此类推,可能还会有“星座天气”。

进入APP,启动页还是挺符合主题的,“好运气、好天气”,背景更是“黄历”的元素,总体感觉是“黄历”大于“天气”。说道启动页,我是觉的这里是相对最好的一个“教育”用户的地方,向用户传达产品的理念价值,将用户的思维更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去引导,也进而加强用户对产品的认同感,也是对用户的价值观给与回应。

首页比较简洁,天气信息只提供“今天”和“明天”,信息压力比较小,也都是我最需要的信息点,看上去也很直观。

自从经历前面体验的几款天气APP,被其中的美丽的背景所打动,再看到这种很普通的背景,就不自然觉的单调,甚至有些“简陋”,市场就是有这么大的力量,将用户的审美和要求“提高”,不同的产品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水准去达到用户的需要,否则,面对众多免费产品,从这点看替换成本这么低,谁都可能被其他产品替代,如果你不进步的话。

试了一点“分享”功能,除了通常的分享到社交圈,其中“快速拨号通知家人”这个点,我比较欣赏,虽然只是一个小的优化体验点,但是对于某些情况下很有价值(发现黄历或天气的问题,想立即联系家人朋友说明一下),一旦超越了用户预期,那带来的想象空间就可能增大许多。尽管这个亮点使用的频率可能很低,但有它存在,且又没有带来什么阻碍,那就是一个加分点。

呵呵,也好奇试了一下“语言播报”,还是前面说的,用户习惯被培养了。这里提供了2种语音,“活泼女生”、“磁性男声”,那我肯定会选前者,听了一下,可惜有点失望,声音不太好听啊。。。不过话也说回来,我这里只是为了好玩而已,但是具体到实际的产品用户,他们真的有这个需求吗?特别的,关心“黄历”的人群,会去考虑“活泼女生”、“磁性男声”这些吗?值得检测一下,但是我偏向没有,即使要给语音播报的功能,正式一点的说明可能接受度更高,或者说和产品本身要传达给用户的感受更一致,更在一个水平上。

首页往上滑,会依次看到“穿衣建议”、“24小时天气”、推广广告、“多日天气”、生活服务、“指数”、“风力强度”、“生活天气”、“健康养生”。其中“穿衣建议”版块,有“男女”选择按钮,切换按钮时,左边的服装图案会变化,算是一个小亮点吧,不过如果要我说,既然这里提供了切换的,后面在“指数”版块,就不应该将“穿衣指数”固定为“女性图案”,需要与这里“男女”选择的一致了,但是目前这里并没有做这种控制,前后连贯性不太好。

这款APP分为了4个栏目,依次是“天气”、“黄历”、“发现”和“我”。天气必然也应该是第一Tab的,而黄历紧贴其后。

来到“黄历”栏目,说实在的,“黄历”我的认知里可能的作用就是,看看哪些“宜做”哪些“忌做”,以及一些“良辰吉日”之类的属于中华传统范畴的“行动指南”信息,其他还有哪些功能就不懂了,所以我也只是从基本感知层面去看看这个提供的功能如何。这里的组成是,本月日历(农历)、今天的专门说明、宜忌、冲、黄历、今日运势、黄历工具、节日节气、运程运势,可以看出来,提供的内容还是比较全的,总有一点是关心“黄历”的人需要看到的点。

“发现”栏目,看到里面的内容,也就是“实景”风景图了,并没有其他的,所以为什么不干脆就叫“实景”或“时景”呢?

“我”栏目,是我比较不喜欢的策略组成,推广和填塞的多余实际自己产品需要的点,显得比较low。不过,这里提供一个账号系统还是有必要的,关心黄历的人,那很可能会记录自己在这方面的信息(形成历史记录),特别是传统元素层面的。

总体来说,“天气与黄历”结合这种的切入点不错,产品中也有一些亮点,整个组成功能的提供也比较符合产品整体感觉,但是,还是觉的有点“简陋”、有些前后的或者概念上的不到位,特别是国内产品的通病,强行填塞的内容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