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红楼有感—入世与出世的纠结

来源:花图问答

        我最近在工作之余又一次阅读了一遍《红楼梦》,其实,每次阅读《红楼梦》给我的感受和启发都是不同的。随着我生理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在欣赏《红楼梦》这本伟大的文学作品,品味这么优秀的文本时,我在生命每个阶段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当我在中学时代阅读《红楼梦》的简易版本或者观看《红楼梦》影视剧时,我关注的重点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恨情仇和感情纠缠,当我上大学时,买了一套简装版的《红楼梦》,在学业完成之余我也不间断地翻看了文本,这次让我非常好奇的是《红楼梦》开篇所讲的介于仙界和人间的神话故事。当我参加工作进入世俗社会后,我再次阅读《红楼梦》,让我感受颇深的是自古以来的社会等级森严和人与人之间互相利用、勾心斗角的残酷现实。

          而到如今,当我进入社会奋斗拼搏十几年后,面对美好而遥远的梦想和残酷而无奈的现实生活时,我再一次拿起了久违的《红楼梦》文本时,我就不由自主地被曹雪芹在这本小说里所表达的哲学思想和宗教思想深深地感染和吸引了。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宗教是人们对宇宙神秘性和人生结局不可预测性的思想探索和精神寄托。  我最近在阅读《红楼梦》时,一方面是看小说的艺术,特别是小说构思技巧和文字表达的艺术;另一方面则是领悟作者所表达的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家兼具的哲学思想和宗教观点。我认为作者在《红楼梦》文本里通过主人公一系列场景对话和故事情节来逐步渗透相关的哲学与宗教思想,并且讲得都很深刻,经常能引起几百年来不同生命体验者的同感和共鸣。

        作者通过对儒、道、佛三家思想的不断讲解和渗透,展现了中国人最重要的三种看待人生的哲学态度。特别让我感受深刻的是,《红楼梦》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动人的人生故事把不同等级不同性别和不同性格的人对入世与出世的纠结活生生的呈现了出来。我认为,宝玉是红楼梦里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最最纠结的一个。他也知道入世的重要性,因为宝玉知道只有融入社会当官发财、建功立业,才能使自己过上荣华富贵的幸福生活。但他比较反感世俗社会对“入世成功”的刚性要求,反而骨子里带有一直隐隐的出世情节。这时,我终于理解了,宝玉在面对黛玉和宝钗的两难爱情时,为什么偏爱黛玉的原因了。宝钗与黛玉,正是这么一对入世与出世强烈对比的真实存在。 宝钗是属于儒家的务实派,关心的是世俗经济和人际关系,追求的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黛玉是属于老庄的精神派,关心的不是社会,而是个人情操和精神境界,是遵从内心自然自动的秉性。宝玉不太喜欢经常给他讲好好读书、升官发财的宝钗,而非常爱慕清秀伶俐、自然朴实的黛玉,宝玉和黛玉一样羡慕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怡然自得的陶渊明,追捧的是豪迈洒脱的李白,向往的是一种所谓真名士自风流的生活境界。

        其实,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古代社会还是工业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入世与出世的纠结和烦恼。就拿我个人生命经历来讲,当我处于人生顺境,工作顺利事业有成时,我就喜欢“入世”的生活。反之,当我处于人生逆境,工作不顺升职无望时,我就开始向往“出世”的生活。我想,一个人要想轻松而平安的度过一生,既要做好承受所有“入世”折磨和煎熬的心理准备,又要培养自己及时“出世”的勇气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