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一本书的分类》
这一章在检视阅读的时候,还是能够看出一个大概。但是具体细看的时候就懵了,很快被作者绕晕
,想要赶紧逃走。永澄的分享也听了两遍,仍然感觉比较烧脑。圣诞树模型回顾如下:
四个收获:
1.分类的强力底板
2.分类的具体的流程和环节
分类的流程:对象X--感官系统--大脑--提问这是什么(核心特征提炼)--分类标准(特征比对标准)--回答--经过分类的X--判定和判断--分类标准背后的规则--下一步行动--归类、采用不同种类方法执行
3.对一本书的分类:看书名、看前言、看索引、看重点摘要、看开头结尾、你看重点内容来分类;要保持对自己的怀疑不一定最初的分类判别是对的。
4.分类系统经常崩溃的原因是分类标准及分类标准背后的规则出了问题。建议6项以上分类标准调用清单管理。
三个感受:
1.分类系统崩溃。。。我家的分类系统根本就处在一个无政府状态。家里乱七八糟的,电脑里面的文件乱七八糟的,连办公桌也乱七八糟的。说的没错,主要还是认知的问题,而认知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想要解决问题首先从认知入手。
2.任何管理的基础都是分类。分类不仅用在书籍上,还能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搞定分类,才能使凌乱的局面变得井井有条。
3.作业落下很久了,掉队了赶上来比跟着一起走难得多。要快点赶起来。
两个改变:
1.构建自己的基础分类标准模板
2.把自己混乱的生活变得更清楚一点
一个行动:
读永澄博文,做自己的分类标准底板(书籍分类和电脑文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