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渴望的自由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来源:花图问答
庄周梦蝶

自由包含的范围很广,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关于人类身心的自由。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们给自由的定义多达200多种。

其中,中国道家的所谓“逍遥游”也是向往无拘无束、悠游自得的境界,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自由,但它不是为了为所欲为,而是一种以自我解放为目的的自由。

由此看来,道家的主张应该是更接近广义的自由。如果说广义的自由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那么狭义的自由应该就如歌德所形容的“戴着镣铐跳舞”。

从人类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人类的自由多半应该属于狭义自由的范畴。


1、禁锢自由的“镣铐”有很多,极权便是其中之一。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便占据了中国人道德心理的制高点。这种道德的高度划一,曾经对名族的融合和统一产生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同时也让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思想,大多都成了沧海遗珠。这也是中国人追求统一所不可避免的对于自由思想的牺牲。

数千年来,尽管自由思想一直被禁锢,然而它并未真正消失过一天,它像空气一样到处存在,这从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中便可知其大概。

所以,风光了百代的儒家思想,在它的依附——封建王朝彻底垮台之后,立刻变成了封建统治者禁锢自由的“替罪羊”,被推到了历史审判台前,接受自由文人的口诛笔伐。但是,这一切与孔子及其弟子的初衷毫无瓜葛。

所以,从根本意义上来说,真正的自由是不受权力约束的,也不是权力能约束得了的。

逍遥游意境

2、尽管自由本质上不受权力约束,但并非自由从此就得到了为所欲为的通行证。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无非是走着这样一条路,即:

自由——禁锢自由——释放自由。

释放后的自由已完全不是前面的自由了。它是从一种无意识的自由上升到有意识的自由,是一种逐步打破前一种无意识自由的弊端和有意识禁锢的副作用而产生的优良新品种,它的DNA应当是剔除大部分不良遗传并且稳定性极强而少变异。

不管是来自社会或是家庭,愚钝的人常常对禁锢自由的做法深恶痛绝。依照这类人的想法,如果把自由——禁锢自由——释放自由的中间环节“禁锢自由”去掉,那么也就无所谓释放自由了,在此种情况下,前一个自由不可能变成后一个自由,亦即有意识的自由。

并且,如果任由前一个自由不受约束地发展,要么这种自由的力量快速地消失,要么有一种比先前禁锢自由大很多的力量来约束它。

从个体来讲,受教不严或是自我约束不强而成的罪犯,往往需要法律才能禁锢这种不良自由的恶性发酵;从社会方面来讲,即使是原始部落,也有一套禁锢自由的程序,和文明社会的道德和法律一样,这套程序的优劣直接影响部落的生存或是毁灭。

黄帝战蚩尤

3、禁锢自由的时间长了,自由便如紧压而变形的弹簧一样,即使移开了重压,它也一时难以恢复原貌。

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对中国人思想自由造成的压抑是难以短时间恢复的。这就像从小家教甚严的孩子,成年后的为人处事,也常常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从这种情况考虑,鲁迅的呐喊也并非是所谓激进派的矫枉过正。

文化的稳定性往往超出常人的想象。那些从小生长在国外,或是青少年时期就已出国留学的人,回国后常常显得格格不入。尽管有些时候,这类人会成为庸人羡慕和追逐的目标,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屈就”。如果不选择逃离,那么这种“屈就”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成适应,最后变得像习惯一样的不可或缺。

被长期禁锢的自由一旦适应了这种重压,释放,对它来说,往往会成为一种负担。这正如《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监狱图书馆理员老布一样,重获自由对他来说,就意味着负担和绝望,他只能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释放这种强大的负担。

人们谓之这种监狱重压为体制化的象征。影片主人公安迪自始至终没有被这种体制同化,所以才会有电影那没有违和感的出色结尾。

除了道德以外,这更多的其实是一种程序化的习惯,就像和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亲人突然去世,自己也突然感到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监狱生活,甚至监狱里的管教都成了老布生命里不可或缺的成分。他的自由——对别样生活方式的适应性——已被压抑变形。

所以,一个人生活越程式化,那么他对外部的适应性就越差。这种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那些资深宅男宅女们,起初是对外部交流的拒绝,最后甚至会变成恐慌;有相当一部分人考研仅仅是对于大学生活的依恋和对社会的抵触而已。

以上这些症状,和小孩子断奶后的大哭大闹没什么两样。

电影《肖生克的救赎》剧照

4、自由之于生活的意义

自由对于我们就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说得阳春白雪一点,大家只要稍稍留意历代的中国名画,就可以了解自由之于中国文人的意义。从彩陶上朴素的流云,到敦煌石壁上的飞天,再到顾恺之“春蚕吐丝”般的《洛神赋图》,再到继王维之后的五代山水画……中国人把对于自由的想象,物化成一幅幅具体的艺术品,渗透进民族的血液里,照亮了江山易代时的黑暗。

书法亦是如此,我们形容好的书法作品是行云流水,即在既定的章法下,有无数的变幻。所以,评判书法,也无法给出一个十分具体的标准,只看在法度下,把自由发挥到什么样的程度。且看《兰亭序》、《中秋帖》、《肚痛帖》、《寒食帖》……中国古代书法家们把自由发挥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

说得下里巴人一点,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所谓“私人空间”以及“诗和远方”等等口号,也是渴望更多自由空间的表现。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个体的自由空间被极度压缩。

人造卫星遥感的电子地图,已经让世界上再也没有隐私的角落了,古代的隐逸生活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互联网的对于生活点滴的渗透,使得诸如明星的越轨;官员的贪污以及各种天灾人祸的信息,以一种超忽寻常的速度传遍世界各地。

自由之于我们的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紧迫;越来越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