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践行手记】004
最近在学习和践行“正面管教”课程,受益匪浅,用日更写作记录践行心得,检验和加深理解,也鼓励自己哪怕碰到阻力也不要放弃。
前几天,有一次坐地铁,我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当众大声训斥一个小男孩。起初,我以为他是孩子的爷爷,细听几句才知道,他只是陌生人,因为不满小男孩占座的行为,因而大声训斥他,连带着把坐在对面的孩子爷爷也一块儿批评了。语气是愤怒中略带点戏谑的嘲讽。
他一会儿冲着孩子,大意是“从小你就这样,长大还了得,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还真是这样”等等。
一会儿又冲着孩子爷爷“你也不管管,要么说隔代宠孩子就是害孩子,看吧,等他长大你可有得遭罪了”之类的。
我没看见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也许他的批评确实是出于正义,也博得了周围一些乘客的认同。他因而更加起劲地责怪个没完。整个过程中爷爷始终没说一句话。因为这个男子声音响亮,引得周围很多乘客也都在关注这个孩子,有些甚至参与议论。
我离他们有段距离,从远处偷偷观察了一下小男孩的反应,他看上去瘦小白皙,我估计也就五六岁。他神色紧张又有点不知所措,整个身体紧绷得一动不动,感觉是浑身细胞都在防御、随时准备战斗,一直低着头眼睛盯着地上某个不动的点。
在车上的十几分钟里,我能感觉到这个小男孩心里肯定难过极了,被一个陌生人这么当众训斥,而且被这么多陌生人围观和议论,爷爷也不站出来为他说句话。他的情绪肯定非常复杂,愤怒、难过、恐惧、无助,而且可能还很迷惘,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隐约觉得,这个经历会给孩子心理带来不小的伤害,恐怕很长时间都难消除负面影响。
可能是因为学了正面管教,我对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加敏感。以前我会觉得小屁孩嘛,哪有那么多内心戏。孰不知,由于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有限,孩子的内心戏反而可能更丰富。
所以,在家面对孩子时,我会尝试着去体会和猜测他们行为背后的情绪和心理反应,然后换位思考、和他们“共情”(以后再来写共情的践行心得)。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盯着孩子的行为和问题,或者只在意自己的感受,不会感知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情绪是解决问题和调试行为的前提,情绪被接纳,理智才能上线。
为什么我以前读了很多育儿书,教育孩子还是力不从心,我觉得关键问题在于我没和他们做好情绪的链接。
所以,应用一切方法之前,先解决好情绪,对孩子、对自己、对所有人,都如此。
我是资深时间管理讲师颜丰果,专注践行时间管理20年。我的成长故事就是一本行走的时间管理教科书,我的课堂,有颜有料有趣。来吧,边听故事,边炼成时间管理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