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看见过一篇经典古文,上边历举了很多古代先贤都曾经历过苦难,司马迁说舜是从田亩地头辛勤劳作中出人头地的,傅说在没发迹前只是一个帮人砌墙造房的泥水匠,胶鬲在出山前是在鱼盐档里做小商小贩,管夷吾在众多读书人中脱颖而出,孙叔敖出道前只不过是一个出海打渔的渔民,而百里奚真正是从市集上起家的啊。
因此,他总结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将把大任让一个人承担时,必定先用苦难来磨砺他,让他增长才干,足以有担当,肩负重任。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文学艺术高于生活是不假,但还是要源于生活的,而这源于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先去经历苦难的磨砺,所以古人譬如屈原,他遭放逐,乃赋《离骚》,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孔子落魄而著《春秋》,韩非子受辱,《说难》《孤愤》传颂千古。
这就难怪鲁迅当年写一个人被禁写不下去时,曾异想天开地想被巡房抓去,体验一把被禁的生活。
而世界文豪高尔基小时候历经苦难,长大后还做过面包师和给人擦过皮鞋,这才让他写下了文采斐然和蜚声世界的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而作家以后写出了有关蛇农的小说,也跟他的蛇皮生涯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读作家的散文诗不下雨时,觉得这首诗很棒。正如同世界上有悲观和乐观的一样,这个世界上也有两种大不同的人,一种是触目都是不好的,一种是专门发现美好的人,而我就属于专门发现美好的人,像我就认为作家的这首诗很有意境,而且那种明快清新的语言,让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对我们的写作也是助益良多的。
一首优美的诗,读起来尤觉赏心悦目,亦叩击心弦,震撼着灵魂,因为这是作家用心写成的诗。诗人祈愿雨水涤荡着污浊的世界和肮脏的大地,在诗人眼中,雨水纯洁无瑕,所以雨水击打着他,他不觉得忧伤,他觉得阳光照在他身上,他便灿烂千里;他觉得雨水就如同阳光,让他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成了动人的乐章;而他整个身心都沐浴在阳光中时,他便觉得自己又穿越到了风华正茂的美好时光,他朝气蓬勃,用如椽巨笔在大地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