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的建立,在于初次见面的七秒钟。」相信大家对于英国临床心理学家 Linda Blair 提出的七秒理论不陌生。仅仅七秒来判定一个人或许是浮夸了些,却不得不否认人类对他人最为主观、也是最直接的评断,往往都是从第一印象开始衍伸的。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里,举凡性别、年龄、体态、姿态、谈吐以及打扮都会是影响评断的因素,以上多半是用肉眼观察得出的结果;外在从来不是绝对,仪表却是影响他人对你形象和内在判断的首要条件,毕竟连口都还没开之前,要如何要求人类抱持最为客观的角度来和对方相处呢?不过,在此强调的是,这边谈的仪表并非指长相,而是给予他人最直接的外在呈现,尽管这种印象不是那么准确。
从「初始效应」,浅谈仪表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对周遭的人最为深刻的记忆建立都是在仪表上。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公司面试,身为老板的你总不会一眼给予眼前这位油头垢面的应征者过多好评,纵使他的履历再怎么精采,都会被邋遢外表消磨不少好印象。
众多认知心理学家提出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其中最被推崇、同时也是最多人引用的非初始效应(Primacy Effect,又称首因效应)莫属,什么是初始效应?简单来说,最开始的信息最能引人注目,这个认知偏差是因为你的短期记忆在开头时特别的悠闲,有许多时间能处理这些信息,接着转换成储存在你脑内更久的长期记忆。拿个最好的例子,当你看完这篇文章后,最深刻的印象基本上就是字最少、最早看到的前言,甚至是标题,就是这个道理。
接着,把这理论挪用到人际交往及心理认知学来讲,便是人人口中的「第一印象」了。人类对初始效应的最佳应用就在仪表上,这么说虽然不公平,以貌取人却是人类最为天然的本性,判断依据就是透过肉眼观察得出的,这种印象将从此在心中被定型、很难被改变,必须透过第二、第三次的时间来覆盖他人的记忆,往后的相处互动都与其脱离不了关系,可见仪表是如此重要,你可千万别小看产生的巨大影响。
注重仪表不等于长相必须好看
你看着看越来越疑惑,怎么能要求天底下每个人都生来都附带长相甜美帅气的条件呢?我想说的是,多数人对于「仪表」一词都有错误的解释,注重仪表不等于长相必须好看啊!
仪表不等于外表,他包含的是散发出的气质表现,是最为直觉的形象判断,这不代表你必须花大钱整形、做医美,或是大量购买名牌装扮,不需要拥有符合大众审美观的长相,那些只是社会的价值观形成的糜烂风气,而是透过后天因素、个性或努力,来获得良好仪表。注重仪表的人拥有干净整洁或极具性格魅力的服装及脸庞,能获得自爱、好修养及有个性的评价;反观来说,若是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就与懒惰、贫困脱不了关系,初始效应就是那么残酷。
仪表得体有利无弊,这是最为真实的道理
要是生活必须提心吊胆、随时担心他人眼光,并且注意外在形象的话岂不是很累人?仪表得体不是说要放弃自身的个性,而是在不失去个人特色的前提下整顿好外在,一直提起外在稍嫌肤浅,对于社会及现实层面来说,却又表示一个不争的事实:内在与外在同时兼具的情况下,绝对是有利无弊,尤其在第一印象方面,仪表得体简直是如鱼得水啊!
那些所谓仪表得体的群体,他们的努力及个性呈现在外在形象上,换句话说,藉由整顿仪表,并且利用初始效应,他们赢得最完美的第一印象,纵使是那个一眼瞬间而已,换成赛局来看,却已经是领先一半、甚至保送到终点线了;他们不一定是俊男美女,却多半能就此享有高度的好评价,原因很简单,注重仪表不是单纯地注意外表,他反映你对待自身最为真实的态度,能获得的成效除了增加自信心、让他人看见属于你的个性以外,也能得到尊重,不论是在职场或日常生活。
总结来看,作为与他人相处的奠基,仪表得体不只是获得他人对你第一印象的好评,更是反映你对自身的负责。花点心思好好整理自己,赢得他人尊重的同时自身也要付出,不论是内涵培养或是打理好自己,千万不要口口声声喊着懒惰而选择过于邋遢,害得得来不易的机会就此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