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讲一个故事。
我大学是在西北的地方上的,虽是省会城市,但是由于西北的经济相对落后,整体没有南方发达,而我身边的同学多半来自西北周边的地方,南方的同学少之又少,在这少之又少的人里。
小雅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正儿八经的南方姑娘,祖辈虽是南方人,但是小雅身上却少了,南方女孩的温柔和秀气,满脸的雀斑和大龅牙,穿衣品味也没有南方人的精致,不过家里都是做生意的,索性经济条件不错。
在一般人眼里,要是你生活的不如我,我会高兴,但要是长得比我丑却活的比我好,这简直不能容忍,可想而知,小雅在同学中的尴尬处境,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她,自然脱离了群体。
在大多数同学忙着去图书馆,考研究生,她会在校门口摆地摊卖袜子,会在女生楼里挨着敲门推销她的小产品,也会在宿舍里带一些小零食,宣传让周边的小伙伴买,曾经的她更是扬言,毕业五年后,要开自己第一家公司。
这样的大放厥词,被很多同学认为是痴人说梦,对她更是不屑。日子飞速而过,转眼大家都毕业了,那些拿到证,经常泡图书馆的同学自然是付出了一份努力,投递简历,很快收到一些好的企业的面试邀请,毕业工资就好几千,但是毕业后的小雅,并没有急着去找工作,而是继续“胡折腾”先是自己开店,又倒闭,接着做微商,又失败,随着互联网的新起,她又转战新媒体行业,然后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有了自己现在的公司。
毕业五年,同学聚会的时候,没有人再小看那个长相丑陋,爱吹嘘的姑娘了,从她停在楼下的车,我们就分辨出来,现在的公司规模真的不错。
好了故事讲完了,这是在我身边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毕业5年了,上班的同学有的去创业了,有的继续上班,而有的创业的同学即使失败,也没有再回去上班的。
随着5g时代的来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加入了创业大军,年龄最小的是00后。
这个数据表明什么?现在的人,观点已经不局限在之前的老思想铁饭碗,不是考个正式编制就光宗耀祖了。
所谓的铁饭碗,不是退休后有稳定的收入,而是自己随时有不被取代的技能,不管在什么地方,随时都可以赚到钱。
对于创业,有一部分人这样说:打工不如创业,十年打工一场空,一年创业成富翁,见过哪个打工的是因为每月的那点工资而富起来的,见过哪个负债累累的,是因为上班还清债务的,好像都没有。
也有人说,创业是针对人的,有的人是不适合创业的,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想当领头羊的欲望,只想稳稳当当的,保持自己的那点收入而已,而且对于穷人而言,创业的成本太大了,如果有家底,输了可以从头再来,但是家徒四壁的,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先解决温饱再考虑其他。
不可否认双方都有道理,不能说哪一方错。很多时候思维会导致行为,就像北方和南方的长辈们,北方长辈认为,你要是不进入体制工作,都属于没出息瞎折腾;南方长辈认为,不管做什么都应该做点小生意,这样才算有出息。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打工还是创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