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节奏在提速,信息在爆炸,大佬在博弈,小工在失眠。
把镜头收回来,聚焦我等小民的生活片段--睡觉问题。我们为啥会失眠?说到底,想的多吧。都想些啥?那谁说的完?睡眠好的人大致相同,一觉到天明,失眠的人却各怀心事。不过对于那些怀揣梦想,在外打拼,不甘平庸,憧憬未来的年轻人来说,一个共同的心事也许逃不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失眠差距不是睡不着的根本原因,对待差距的方式才是。注意,我说的是对待,不是看待。有啥区别?简单地说,看待重想法,对待重行动。当差距带来心理落差时,我们可能这样来看待或所谓“正视”差距:自己还不够,还需要努力,就自己这两下子还谈什么梦想,男(女)人嘛,就该对自己狠点;或者,自己已经尽力了,过程最重要,心态最重要,干嘛老跟自己过不去。显然,两种想法会导致相反的行动。这不是矛盾么?而且,我觉得好像两种想法我都有过,具体在什么时候用哪一种,貌似完全看心情!
这就是关键了。两种想法从道理上讲都是积极的,但实现起来的难度却迥然不同。很可能的情况是,我们在面对差距时有意无意地避重就轻了,由于在道理上说得过去,我们不会感到良心不安,同时暂时了结了心事,可以睡个好觉了,何乐而不为。结果呢,海誓山盟抛在脑后,我还是原来的我,差距没缩小,几天后的晚上又睡不着了。直到自己对现状忍无可忍时,才不得已拾起第一种“沉重”的想法,而当取得了点小成就时,突然被自己感动了,于是心安理得地重蹈覆辙。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差距也被自己在主观地扩大。一些年轻人敢想,爱想,习惯于想。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好了充分的规划,几年买房,几年买车,几岁当经理,几岁成高工。往小了说,看完一本技术专著,学会一门乐器,坚持健身锻炼,一年读完几本书,到哪里去旅行。一切像剧本一样的写好,生活照着过就行了,到时候顺理成章,该有的总会有,想做的终会实现的。可是,想得美!虽说,自己是生活的导演,但你能忍住不改剧本么?戏是要一场一场演的,事是一件一件做的。说自己尽力了,多问一句,真的吗?说过程比结果重要,多问一句,过程你满意么?活该睡不着。
想得美再多说一句,当外在的压力加于头上,我们往往能坚持住,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而内心的需求呼唤我们进步时,我们却对自己心软了,避重就轻地放慢了步伐。古人说君子慎独,这个“慎”说的好,我们要警惕自己对自己的麻痹。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一个人真的时刻为梦想而战,他在看待差距无论是哪种想法都无伤大雅了,这时第二种想法似乎是第一种想法的自然结果。
总之,避重就轻的态度会让你的生活和思想陷入死循环,虚耗精力和时间,哪有好觉睡。这真可谓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