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6接口与内部类

来源:花图问答

6 接口与内部类

  • 后面将介绍Java的几种常用的高级技术,掌握以完善自己的Java工具箱。
  • 首先,接口(interface)技术,这种技术主要用来描述类具有什么功能,而并不给出每个功能的具体实现。一个类可以实现(implement)一个或多个接口,并在需要接口的地方,随时使用实现了相应几口的对象。
  • 克隆对象(有时又叫深拷贝)。对象的克隆是指创建一个新对象,且新对象的状态与原始对象的状态相同。当对克隆的新对象进行修改时,不会影响原始对象的状态。
  • 内部类(inner class)机制。内部类是定义在另一个类的内部,其中的方法可以访问包含它们外部类的域,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内部类的技术主要应用于设计具有相互协作关系的类集合。特别是在编写处理GUI事件的代码时,使用它可以让代码看起来更加简洁专业。
  • 代理(proxy),这是一种实现任意接口的对象。代理是一种非常专业的构造工具,它可以用来构建系统级的工具。初学可以跳过这部分。

6.1 接口

  • 在Java中,接口不是类,而是对类的一组需求描述,这些类要遵从接口描述的统一格式进行定义。“如果类遵从某个特定接口,那么就履行这项服务”。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示例。Arrays类中的sort方法承诺可以对对象数组进行排序,但要求满足下列前提:对象所属的类必须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下面是Comparable接口的代码:
    public interface Comparable{
    int compareTo(Object other);
    }
    这就是说,任何实现Comparable接口的类都需要包含compareTo方法,并且这个方法的参数必须是一个Object对象,返回一个整型数值。

    • 在Java SE 5.0中,Comparable接口已经改进为泛型类型。
      public interface Comparable<T>{
      int compareTo(T other);//parameter has type T
      }
      例如,在实现Comparable<Employee>接口的类中,必须提供方法:int compareTo(T other),也可以使用没有类型参数的“原始”Comparable类型,但必须手工地将compareTo方法的参数转换所希望的类型。
  • 接口中的所有方法自动地属于public。因此,在接口中声明方法时,不必提供关键字public。

  • 上面的接口只有一个方法,而有些接口可能包含多个方法。在接口中还可以定义常量。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要知道接口不能提供哪些功能。接口绝不能含有实例域,也不能在接口中实现方法。提供实例域和方法实现的任务应该由实现接口的那个类来完成。因此,可以将接口看成是没有实例域的抽象类。但是这两个概念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之后将给出解释。

  • 现在,假设希望使用Arrays类的sort方法对Employee对象数组进行排序,Employee类就必须实现Comparable接口。为了类实现一个接口,通常需要下面两个步骤:

    • 1)让类声明为实现给定的接口
    • 2)对接口中的所有方法进行定义
    • Warning:在接口的声明中,没有将compareTo方法声明为public,这是因为在接口中的所有方法都自动地市public。不过,在实现接口时,必须把方法声明为public;否则编译器将认为这个方法的访问属性是包可见性,即默认的访问属性,之后编译器就会给出试图提供更严格的访问权限的警告信息。
    • Tips:comparable接口中的compareTo方法返回一个整型数值。这中方法在比较两个整数域时非常有用,通常返回两个参数的差值就可以。但是,在比较浮点值时,由于精度问题,差值在四舍五入后很可能变为0。所以不适用。
    • Tips:有人认为,将Arrays类中的中的sort方法定义为接收一个Comparable[]数组就可以在使用元素类型没有实现Comparable接口的数组作为参数调用sort时,由编译器给出错误报告。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这种情况下,sort方法可以接收一个Object[]数组,并对其进行笨拙的类型转换:
      //Approach used in the standard library--not recommended
      if > 0){
      //rearrange a[i] and a[j]
      ...
      }
      如果a[i]不属于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的类,那么虚拟机就会抛出一个异常。
    • 。。)这里的“sgn”是一个数值的符号,简单地讲,如果调换compareTo的参数,结果的符号也应该调换(而不是实际值)。与equals方法一样,在继承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这是因为Manager扩展了Employee,而Employee实现的是Comparable<Employee>,而不是Comparable<Manager>。如果Manager覆盖了compareTo,就必须要有经理与雇员进行比较的思想准备,绝不能仅仅将雇员转换成经理。
      class Manager extends Employee{
      public int compareTo(Employee other){
      Manager otherManager = (Manager)other;//NO
      ...
      }
      ...
      }
      这不符合“反对称”的规则。。。
      有两种不同的办法解决:如果子类之间的比较含义不一样,那就属于不同对象的非法比较。每个compareTo方法都应该在开始时进行此类检测:
      if (getClass()!=other.getClass()) throw new ClassException();
      如果存在这样一种通用算法,它能够对两个不同的子类对象进行比较,则应在超类中提供一个compareTo方法,并将这个方法声明为final。

.1接口的特性

  • 接口不是类,尤其不能使用new运算实例化一个接口。然而,尽管不能构造接口的对象,却能够声明接口的变量,接口的变量必须引用实现了接口的类对象:
    x = new Comparable(...);//ERROR
    Comparable x;//OK
    x = new Employee(...);//Provided Employee implements Comparable
  • 可以使用instanceof检查一个对象是否实现了某个特定的接口:
    if (anObject instanceof Comparable){...}
  • 接口可以被拓展。这里允许存在多条具有较高通用性的接口到较高专用性的接口的链。例如,假设有一个称为Moveable的接口:
    public interface Moveable{
    void move(double x, double y);
    }
    然后,可以以它为基础拓展一个叫做Powered的接口:
    public interface Powered extends Moveable{
    double milesPerGallon();
    double SPEED_LIMIT = 95;//a public static final constant
    }
    虽然在接口中不能包含实例或者静态方法,但却可以包含常量。与接口中的方法自动设置为public一样,接口中的域将被自动设为public static fianl。
  • 每个类只能有一个超类,但是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2接口和抽象类

  • 使用抽象类表示通用属性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每个类只能拓展于一个类。假设Employee类已经拓展于一个类,例如Person,它就不能再拓展第二个类:
    class Employee extends Person, Comparable;//ERROR
    但是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class Employee extends Person implements Comparable;//OK
  • 接口可以提供多继承(multiple inheritance)的好处,同时还能避免多重继承的复杂性和低效性。

6.2对象克隆

  • 当拷贝一个变量时,原始变量与拷贝变量引用同一个对象。这就是说,改变一个变量所引用的对象将会对另一个变量产生影响。如果创建一个对象的新的copy,它的最初状态与original一样,但以后将可以各自改变各自的状态,那就需要使用clone方法。


    6_1
  • clone方法是Object类的一个proteced方法。也就是说,在用户编写过程中不能直接调用它。只有Employee类才能够克隆Employee方法。这种限制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这个类对具体的类对象一无所知,所以只能将各个域进行对应的拷贝。如果对象中的所有数据域都属于数值或基本类型,这样的拷贝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在对象中包含了子对象的引用,拷贝的结果会使得两个域引用同一个子对象,因此原始对象与克隆对象共享这部分信息。

  • 默认的克隆操作是浅拷贝,它没有克隆包含在对象中的内部对象。

    6_2
    如果原始对象与浅拷贝对象共享的子对象是不可变的,那将不会产生任何问题。例如,子对象属于像String类这样的不允许改变的类;也有可能子对象在其生命周期内不会发生变化,既没有更改它们的方法,也没有创建对它引用的方法。
    然而,更常见的情况是子对象可变,因此必须重新定义clone方法,以便实现克隆子对象的深拷贝。在列举的示例中,hireDay域属于Date类,这就是一个可变的子对象。
  • 对于每一个类,都需要做出下列判断:

  • 1)默认的clone方法是否满足要求

  • 2)默认的clone方法是否能够通过调用可变子对象的clone得到修补

  • 3)是否不应该使用clone
    实际上,选项3是默认的。如果要选择1和2,类必须:

  • 实现Cloneable接口

  • 使用public访问修饰符重新定义clone方法
    Cloneable接口的出现与接口的正常使用没有任何关系。尤其是,它并没有指定clone方法,这个方法是从Object类继承而来的。接口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标记,表明类设计者知道要进行克隆处理。如果一个对象需要克隆,而没有实现Cloneable接口,就会产生一个已检验异常(checked exception)。

  • Cloneable接口是Java提供的几个标记接口(tagging interface)之一(有些程序员将它们称为标记接口(marker interface))。标记接口没有方法,使用它的唯一目的是可以用instanceof进行类型检查:
    if(obj instanceof Cloneable)...建议在自己编写程序时,不要使用这种技术。

  • 即使clone的默认实现(浅拷贝)能够满足需求,也应该实现Cloneable接口,将clone重定义为public,并调用super.clone()。示例:
    class Employee implements Cloneable{
    //raise visibility level to public, change return type
    public Employee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return (Employee) super.clone();
    }
    }

  • 为了实现深拷贝,必须克隆所有可变的实例域:
    class Employee implements Cloneable{
    ...
    public Employee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call object.clone()
    Employee cloed = (Employee) super.clone();
    //clone mutable fields
    cloned.hireDay = (Date) hireDay.clone();

              return cloned;
          }
      }
    

只要在clone中含有没有实现Cloneable接口的对象,Object类的clone方法就会抛出一个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异常。

  • 适用于final类的写法:
    public Employee clone(){
    try{
    return (Employee) super.clone();
    }catch(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return null;
    //this won't happen, since we are Cloneable
    }
    }
  • 必须谨慎地实现子类的克隆。例如,一旦为Employee类定义了clone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克隆Manager对象。由于可能含有需要深拷贝的域,没有人能够保证子类实现的clone一定正确。鉴于这个原因,应将Object类中的clone方法声明为protected。但是,如果想让用户调用clone方法,就不应该这么做。因此,clone方法有一些笨拙。
  • 所有的数组类型均包含一个clone方法,这个方法是被设为public,而不是protected。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创建一个包含所有数据元素拷贝的新数组。例如:
    int[] luckyNumbers = {2,3,5,7,11,13};
    int[] cloned = luckyNumbers.clone();
    cloned[5] = 12;//doesn't change luckyNumbers[5]

6.3接口与回调

  • 回调(callback)是一种常见的程序设计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可以指出某个特定事件发生时应该采取的动作。简单的情况,在java.swing包中有一个Timer类,可以使用它在到达给定的时间间隔时发出通告。假如程序中有一个时钟,就可以请求每秒获得一个通告,以便达到更新时钟画面。
    (Li:例如okhttp中的callback用于处理请求的resposnse)

6.4内部类

  • 内部类(inner class)是定义在另一个类中的类。为什么需要使用内部类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 内部类方法可以访问该类定义所在的作用域中的数据,包含私有的数据。
  • 内部类可以对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隐藏起来
  • 当想要定义一个回调函数且不想编写大量代码时,使用匿名(anonymous)内部类比较便捷。

.1使用内部类访问对象状态

  • 内部类的语法比较复杂。一个特殊的例子,抽象出一个TalkingClock类,构造一个语音时钟需要提供两个参数:发布通告的间隔和开关铃声的标志。
    public class TalkingClock{
    private int interval;
    private boolean beep;

          public TalkingClock(int interval, boolean beep){...}
          public void start(){...}
    
          public class TimePrinter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an inner class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vent){
                  Date now = new Date();
                  System.out.println("At the tone, time is "+now);
                  if(beep){
                      Toolkit.getDefaultToolkit().beep();
                  }
              }
          }
      }
    

TimePrinter对象是由TalkingClock类的方法构造。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TimePrinter类没有实例域或者名为beep的变量,取而代之的是beep引用了创建TimePrinter的TalkingClock对象的域。内部类既可以访问自身的数据域,也可以访问创建它的外部类对象的数据域。为了能够运行这个程序,内部类的对象总有一个隐式引用,它指向了创建它的外部类对象。这个引用在内部类的定义中是不可见的。


6_3.jpg

如果将外部类的对象称为outer。于是actionPerformed方法等价于下列形式: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vent){
    Date now = new Date();
    System.out.println("At the tone, time is "+now);
    if(outer.beep){
        Toolkit.getDefaultToolkit().beep();
    }
}
  • 外部类的引用在构造器中设置。编译器修改了所有的内部类的构造器,添加了一个外部类引用的参数。因为TimePrinter类没有定义构造器,所以编译器为这个类生成了一个默认的构造器,代码如下:
    public TimePrinter(TalkingClock clock){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code
    outer = clock;
    }
    Tips:outer并不是Java的关键字,我们只是用其说明内部类中的机制
    当在start方法中创建了TimePrinter对象后,编译器就会将this引用传递给当前的语音时钟构造器:
    ActionListener listener = new TimePrinter(this);//automatically added
  • TimePrinter类声明为私有的。这样一来,只有TalkingClock的方法才能够构造TimePrinter对象。只有内部类可以是私有类,而常规类只可以具有包可见性,或公有可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