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是在一篇新闻报道中读到这句话的,‘接受爱,感受爱,给予爱‘,说的是一位少年,穷游多个国家,在旅途中,走过了很多城市,遇到了很多人,接受了很多帮助,最终,一路上,他学会了接受爱,感受爱和给予爱。
当时读到这句话,我就沉默了下来,这是我不会的。父母的爱好似天经地义,却夹杂着很多要求、期望,年少的我,感受到的还有浓郁的压抑、紧张、恐惧,浓浓的不安全感,年少的我,只想着逃离,想着高考,大学,逃离。
为了逃离那一份压抑,索性连那一份爱也拒绝得干脆利落,没有了那份爱,似乎也断了远方的牵挂,身体里被压抑的负能量一下子爆发,自卑、没有安全感、没有目标、没有期待,甚至曾沉迷小说于游戏,内心的负能量,猛兽似的横冲直撞,寻找着出口。
读了很多心理学书籍,找过两位心理咨询师咨询过,情绪被释放了一些,还有一些,那时的自己,不敢碰触,或许潜意识里明白,自己需要释怀,需要理解,需要放过,那时的自己,自卑又自尊,倔强的独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愿意妥协,拒绝着理解,拒绝着爱。
几年的时间,也总归被生活磋磨,渐渐地可是理解,可是释怀,也被孤独折磨的没有了当初的傲气,一切似乎顺理成章,读到了一本书,《一个人的朝圣》,哪里是朝圣,在我看来是救赎,自我救赎。
救赎的路上,主人公学会了接受爱,感受爱,给予爱。有个豁然开朗的结局。
不禁在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做到大方的接受爱,暖暖的感受爱,平等的给予爱?
或者,想明白如何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