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议局的解释是:清政府伪装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规定该局有讨论本省行政兴革和公债税收等权,实际上不能监督地方行政。咨议局[zīyìjú]⒈清政府伪装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规定该局有讨论本省行政兴革和公债税收等权,实际上不能监督地方行政。
咨议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咨议局详细内容】
咨议局咨议局是清末改革中建立的地方审议机构,具有西方代议制立法机构的雏形。
二、网友释义
咨议局是清末改革中建立的地方审议机构,具有西方代议制立法机构的雏形。1905年,清廷向全国人民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次年,颁布九年预备立宪诏——这成为中国政治参与的开端——与此同时,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地方议会的咨议局开始在各省筹设,议论本省应兴应革的事件,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及省政义务等。1907年10月清廷正式下令筹设咨议机关。1909年2月,两广总督张人骏着手成立广东咨议局筹备处,他聘请邓华熙、张振勋、丘逢甲等22人为“议绅”,又向留日学生金蒲崇、金蒲芬等人筹得资金,选址大东门外,兴建广东咨议局大楼。
三、汉语大词典
清政府伪装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规定该局有讨论本省行政兴革和公债税收等权,实际上不能监督地方行政。张謇《送十六省议员诣阙上书序》:“宣统元年(1909)九月朔日,皇帝承先帝立宪之诏令,二十二行省咨议局同时成立。”吴玉章《论辛亥革命》二:“因为在这个时期,清朝政府宣布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在各省设立咨议局,这是一种类似资产阶级议会的机关。”
四、其他释义
清政府预备立宪时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1909年在各省设立。选派的议员多为地方官绅和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任期三年。该局只能提出建议供地方督抚采纳,不能监督地方行政。武昌起义时,许多咨议局曾策动独立。
五、关于咨议局的成语
六、关于咨议局的造句
1、在此基础上对奉天省咨议局提出了保护策略,在修复的技术层面展开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研究。
2、笔者选择福建咨议局作为研究对象,既想揭示其在福建省议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又想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来反观中国议会制度发展的全局。
3、对此事件的看法咨议局内部分成两派,以议长杨毓泗为首的一派支持官府,污蔑农民曲士文为“莠民造反”、“反清抗捐”,主张镇压。
4、由于特殊的原因,广东咨议局在许多方面显得与众不同。
5、然后,议员们推定孙洪伊、王法勤两人代表咨议局赴滦州访问张绍曾,表示二十镇如宣布起义,经过天津组织政府,顺直咨议局完全担任筹拨军饷,按时供应。
6、在1907年,清政府提出要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咨议局,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十年后实行立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