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州小学生课间15分钟新玩法 游戏管理员“上线”创意游戏花样频出

2025-03-03 来源:花图问答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崔文灿

广州推行课间15分钟活动近半月后,越秀区部分小学的课间变样了:学生们自发组织起丰富多彩的课间游戏,跳皮筋、丢沙包、投壶等传统游戏重现校园,还有学生脑洞大开,自创了许多新奇有趣的游戏玩法,更有“游戏管理员”这一新角色“上线”。

课间15分钟可以玩得更尽兴

今年2月初,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通知明确,按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切实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其中,为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从这个学期开始,广州市小学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初中下午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

相较之前,新课间有什么变化?羊城晚报记者在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感受了15分钟的热闹课间。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冲出教室,有的在走廊上招朋引伴,组团玩起了抓人或木头人游戏;有的拿出跳跳竿等体适能小器材,蹦蹦跳跳;还有的直奔乒乓球台,和同学挥拍,一较高下。

“以前上厕所、做课前准备,10分钟就过去了,现在有更多时间玩了。”“之前玩游戏刚开始就结束了,现在我们玩得更尽兴了。”不少小学生为延长课间举措点赞。

朝天小学二年级的一名班主任说,在融合教育推行的当下,课间延长5分钟,对于班内的孤独症孩子更加友好。她指着教室后排和同学游戏互动的孤独症孩子说:“你看,课堂上做不到的同伴互动,现在因为课间延长,让他们有了更多的互动时间。”

孩子们轮流当“游戏管理员”

日前,记者探访旧部前小学。教室外走廊上已零星布置了如“迷你版”旱地冰壶、套圈、萝卜蹲指示地贴等游戏装置——这是在校方“我的课间我做主”倡议下,各班学生的“自选动作”。此前课间十分钟时,罕见这么多花样,但随着时间延长五分钟,学生们“脑洞大开”,在传统游戏上加入很多新元素——这些新游戏成为校园一道风景线。

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纷纷拿出各类器材,冲出教室,很快便组织起队伍,三五成群玩起游戏。在二年级一教室外走廊上,班主任林丽娟也参与起了学生的跳皮筋游戏,帮忙撑起皮筋,她说:“以前的课间十分钟,学生们主要玩的是像搭积木这类静态游戏,但现在,学生下课就跑出去,真正动了起来。”

跳起来、跑起来、活动起来,15分钟课间,欢笑声环绕在教室外,孩子们三五成群,眼里有光。另有一老师说,由于课间玩得尽兴,学生上课状态较以往更投入、专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维持游戏秩序、确保活动安全,有班级还“上线”“游戏管理员”一职,由班内学生轮值。这些“小管家”负责制定游戏规则、协调场地使用、解决同学矛盾,忙得不亦乐乎。

“这些游戏都是大家一起选出来的,我们还能轮流当管理员,帮助大家!”旧部前小学三年3班张心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