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是青岛著名的文旅名片,游青岛必游崂山。
来崂山旅游,除了欣赏美妙的自然风光之外,了解了崂山背后的一些小知识,更能体会“诗与远方”的快乐。
1、崂山是中国海岸第一高峰。
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3米,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
2、崂山比泰山年龄大。
无论高度还是知名度,泰山都比崂山大,但是青岛民间有句谚语:“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从个地质角度来说,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泰山形成于新生代中期,距今三千万年左右。崂山形成于白垩纪,也就是距今约6800万年至13 000千万年的燕山运动晚期。
3、崂山是道教名山。
崂山是道教发祥地,武打片中常出现的邱处机、刘处玄、张三丰等著名道教高手,都在崂山修炼过,都受过皇帝敕封。
4、崂山道教的“开山始祖”是谁?
西汉张廉夫,崂山最早的道教庙宇,三官庵和三清殿(太清宫前身),就是张廉夫建立的。
5、崂山上真的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吗?
答案是:有!甚至更多。
作为一座道教名山,崂山上道观遍布,著名的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等,是游客必到之处。
自张廉夫建立太清宫后,各朝代陆续在崂山建立了道教宫观,史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据青岛市情网统计,历代崂山地区道教宫、观、庵共有119座。可见“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与“南朝四百八十寺”一样,并不是精确数字,而是形容数量之多。
6、崂山不仅是道教名山,还是中国最早传播佛教的地方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崂山是道教发祥地,却很少有人知道,崂山也是中国最早传播佛教的地方之一。
崂山成为中国最早传播佛教的地方之一,来源于一次意外。
那是在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从长安到天竺(印度)取经,比唐玄奘去印度早了300多年。
法显在天竺和狮子国(斯里兰卡)学习佛法后,浮海东归,本意是去泉州的,在惊涛骇浪中,船只偏离航线,漂浮至崂山沙子口。
登岸后,法显并不知道是何地,他根据农田庄稼、人们口音,判断已回汉地,经打听才知是青州长广郡牢山南岸(崂山沙子口栲栳岛)。他走的时候是东晋,现在已是北魏。
法显的意外到来,使崂山成为中国北方最早传播佛教的地方之一,据传坐落于沙子口栲栳岛的潮海院(原名石佛寺)为法显所建,法显在其中整理、翻译佛经,同时也向僧俗推介他从印度带回的正统律藏。崂山就成为中国最早传播正统律藏的地方。
7、民间红白喜事的乐队,来源于崂山道家音乐。
在北方民间,红白喜事总有乐队在前面吹吹打打,吹出了花轿前的喜庆、吹出了出殡时的悲泣,调子虽不同,却都来源于崂山道乐。
崂山道教音乐是一种民间音乐,历史悠久。
崂山道乐的发展绝非一人一时之功,而是数千年来由广大人民和无数崂山道士、文人墨客共同完成的。
其中四个人对崂山道乐的发展贡献最大。
一是李白。
唐天宝年间,李白与宫廷梨园教头吴筠遨游崂山,将唐玄宗的《步虚声》和《三涂五苦颂》传授给太清宫的道士,并讲授了《霓裳羽衣曲》及其他宫廷道曲。
二是南宋太妃谢丽、谢安姐妹。
南宋灭亡后,太妃谢丽、谢安姐妹避乱崂山。两人将宫廷音乐、江南丝竹融入崂山道乐,使得崂山道乐充盈着轻快明朗的节奏,非常适合喜庆的场合使用。
三是明朝妃子蔺婉如、养艳姬。
明亡后,宫妃蔺婉如、养艳姬躲逃避到崂山,在百福庵道长蒋清山的支持帮助下,二人把明朝宫廷中的《赏春》、《山丹花》,以及传统曲子《青扬》、《将军令》、《昭君》、《归去来辞》、《梅花三弄》等,传授给崂山道士和民间艺人,并辅导崂山周围的民间乐队。因为两人眷顾明崇祯帝,她们编写的《离恨天》、《六问青天》、《山丹花》等,悲音催肠断,成为了超度亡灵专用曲,一直沿传至今。1661年,百福庵举行悼念崇祯帝死难17周年的活动,道乐演奏结束后,蔺婉如、养艳姬因伤悲而自尽,成就了崂山道乐哀婉悲怆的绝唱。
四是杨虎城、唐宗煜。
1935年12月,杨虎城将军为唤起民众抗日救国的决心,筹备了祭奠岳飞的活动,为了配合这次活动,崂山蔚竹庵道长唐宗煜组成了大型道士乐队,在西安大雁塔前演奏了《满江红》等曲牌,使得在场者热泪盈眶,喊出“团结一致!枪口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这次表演在中国道乐史和抗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8、明代崂山佛、道冲突,比宫廷剧还要跌宕。
崂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也是中国最早传播佛教的地方之一。千百年来,佛、道两家在崂山还是比较和谐的,但在明万历年间却爆发了激烈冲突,甚至影响了明朝宫廷斗争。
这场冲突的始作俑者是憨山,他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万历年间从佛教胜地五台山来到崂山,在皇太后支持下,在太清宫附近建造了一座佛寺--海印寺,引发了与崂山道士的冲突,当时的道教名士耿义兰,多次进京告状,为此还被打入监狱,后来通过北京白云观道士的支持,向万历皇帝告状,万历皇帝对太后花巨资建佛寺非常不满,遂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降旨拆毁海印寺,重修太清宫。
崂山佛、道之争的结果,憨山被充军雷州,耿义兰被敕封为“扶教真人”,崂山道教在明代有了更猛烈的发展,新建道观40余座,数量居历代之冠。
9、《聊斋志异》的许多故事就取材于崂山
蒲松龄曾在崂山居住,同崂山道士多有往来,所著《聊斋志异》许多故事取材于崂山,《劳山道士》是杰出篇章之一,讲的就是一个富家子弟王生,上山求仙学道的故事,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10、中国第一条公路——台柳路,与崂山有关
1904年6月,在德占青岛时期,德国人在崂山建立了第一个疗养院——柳树台麦克伦堡疗养院,地点位于现在的崂山北九水景区内,为便于往返,德国人修建了从总督府到疗养院的公路,长30公里,1907年建成通车。这是全国最早通行汽车的道路,被称为“中国第一条公路”。
11、崂山对中国的“饮料”贡献非常大。
中国第一口矿泉水水井:刺猬井;中国第一瓶矿泉水:崂山矿泉水;中国第一瓶国产可乐:崂山可乐,都是产自崂山。
此外,还有崂山云峰茶、崂山绿茶、崂山啤酒、白花蛇草水等,也非常有名。
青岛市即墨区,这12个冷知识,你知道吗
青岛人,真的是云南人后裔吗?
山东最富裕的市辖区:奇葩另类,特立独行
从青岛回来后,谈谈对青岛的看法,也谈谈青岛的一些冷知识
居民多为云贵川后裔,男太多女太少,盘点平度的那些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