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梦圆:天堑变通途的工程奇迹
历经9年攻坚,全长244公里的九绵高速于2025年9月29日正式通车,彻底改写九寨沟、平武、北川三县不通高速的历史。这条“云端天路”以82.15%的桥隧比穿山越岭,设计以“最大程度保护生态”为原则,用131座桥梁、45条隧道“以桥代路、以隧穿山”,将高速公路“轻轻放进”川西北的青山绿水间。从此,成都至九寨沟车程从8小时锐减至4小时,绵阳至九寨沟仅需3小时,蜀道之难化作历史云烟。
二、全域激活:从“景点游”到“全域游”的裂变
九绵高速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是一条文旅经济走廊。它串联起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三大世界遗产,联动沿线30余处优质资源:平武白马藏族风情、北川地震遗址、江油李白故里……过去“藏在深山无人知”的秘境,如今形成“快进慢游”的全域旅游网。2025年1至9月,九寨沟景区游客量已突破507万人次,同比增长26.8%;高速通车后,预计散客自驾比例将激增,为“大九寨旅游圈”注入年均千万级客流,推动川西北从“过境地”升级为“目的地”。
三、共生挑战:甜蜜增长与生态治理的双重考题
交通便利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九寨沟面临客流倍增的压力:景区日均承载量需科学,避免生态超载;另一方面,高速贯通加速了甘、青、新等西部省份的跨区域联动,成为“一带一路”内陆文旅新通道。对此,四川已推动智慧化管理:实时预约分流、环保接驳系统、生态修复专项基金等措施并举,力求在“流量红利”与“永续发展”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