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集束干预效果
来源:花图问答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年2月第16卷第2期Chin J Infect Control Vol 16 No 2 Feb 2017 ・ 169・ DOI: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16 .论著. 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集束干预效果 张萌,张辉文 830000)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乌鲁木齐[摘方法要]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现状,以及集束干预措施的防控效果。 对2012—2014年该院发生MDRO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重点监测及集束干预。结果 2012--2014年共检 出MDRO 1 909株。2012--2014年MDRO检出率分别为3O.69 、31.O4 、29.4O ,床旁干预率分别为81.O2 、 92.05 、94.23 ,临床隔离落实率分别为69.97 、82.98 、93.04 ;2012—2014年MDRO检出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MDRO床旁干预率、临床隔离落实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O12~ 2014年MDRO居前3位的分别为产超广谱 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EC)、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 AB)、产超广谱 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I S—KP)。结论通过多部门联动及强化现场督查等集束干预模式, 促使MDRO医院感染管理更加规范,临床隔离落实率不断提高,有效预防和控制了MDRO在医院的传播。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干预;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8】.3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638(2017)02—0169—04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infection and efficacy of bundle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a tertiary first—class hospital ZHANG Meng,ZHANG Hui—wen(Tumo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 ty,Urumqi 830000,China) [Abstract]0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a tertiary first—class hospital,as well as efficacy of bundle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preven— 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n.Methods Hospitalized patients who were infected with MDROs in this hospital during 201 2—2014 were monitored and conducted bundle intervention.Results In 2012—2014,a total of 1 909 MDRO strains were isolated.The isolation rates of MDROs in 201 2—201 4 were 30.69 ,3 1.04 ,and 29.40 respee— tively,bedside intervention rates were 8 1.02 ,92.05 ,and 94.23 isolation were 69.97 ,82.98 ,and 93.04 respectively,implementation rates of clinical respectively;MDRO isolation rates during 2012—2014 were not sig— nificantly different(P>0.05);bedside intervention rates and implementation rates of clinical isolation were both sig— nificantly different(both P<0.05).The top 3 isolated MDROs in 201 2—2014 were extended—spectrum O-laetamases (ESBLs)一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nd ESBLs—producing Klebsiel— la pneumoniae.Conclusion Bundle intervention measures,such as multi—department collaboration and strengthened on—site supervision,can promote mor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enhance the im- plementation rate of clinical isolation,and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spread of MDRO in hospita1. [Key words]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intervention;effect evaluation [Chin J Infect Control,2017,16(2):169—172]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I ) 现耐药的细菌Ⅲ。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免疫抑 制剂应用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开展,导致MDRO感染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 [收稿日期]2016—04—12 [作者简介]张萌(1988一),女(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卫生事业管理医师,主要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研究。 [通信作者]张辉文 E—mail:35834271@qq.corn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年2月第16卷第2期Chin J Infect Control Vol 16 No 2 Feb 2017 形势日益严峻,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研 究[2]表明,通过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原则,完善各 项防控措施,实施全程监督,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 MDRO,并且每日电话通知感染管理科记录。 2013年1月起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 制技术指南(试行)》Ⅲ3 和医院MDR0管理制度与流 程,对MDRO感染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措施;专职人 可明显降低。为加强MDRO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 防和控制MDRO的医院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某院于 2012--2014年开展MDRO重点监测及集束干预,现 报告如下。 员(ICP)建立简洁的隔离措施落实标准(简称“七落 实”),落实内容包括登记交接、患者宣教,单间或床 旁接触隔离标志,单独使用诊疗器具,尽可能使用一 次性用品,落实手卫生与日常消毒措施、床旁配置手 消毒剂,标准防护用品配置与合理使用,病原学检测 与跟踪;对检验科上报的MDRO感染患者,2 d内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对某院2012年1月一2()14年12月 床旁观察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并记录,同时每季度通 过组织专题联席会议,全院通报与交流各专业职责 履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1.3统计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 发生MDRO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重点监测;对 2013年1月一2014年12月发生MDRO感染的住院 患者采取多部门联动及强化现场督查等集束干预模 式进行干预控制。医院感染重点监测以下9种 MDRO: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 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耐万古霉素肠 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yococcus,VRE)、产超 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问比较采用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RO检出率=检出 MDRO株数/同期检出该病原菌株数X 100 ; MDRO床旁干预率=床旁干预MDRO例数/ MDRO例数X 100 9/6;MDRO临床隔离落实率=临 广谱 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xtended-spectrum t?- lactamases-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ESBLs- 床隔离落实例数/床旁干预MDRO例数×100 。 2 结果 KP)、产超广谱 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xtended- spectrum ̄-lactamases—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ES— BLs-EC)、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多重耐药铜绿 假单胞菌(muh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 2.1 MDRO检出率 2O12—2014年共检出 MDRO 1 909株,其中2012、2013、2014年MDR() 检出率分别为30.69 、31.O4 、29.40 ;2012 sa,MD PA)、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arbapen— era-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C)、耐碳青霉烯类 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 moniae,CRKP)、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 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 2014年MDRO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12—2014年MDRO居前3位的分别 为ESBLs—EC、MDR—AB、ESBLs—KP;9种MoRO 检出率比较,仅ESBLs—KP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 1.2 研究方法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检出上述 9种MDRO后,在标本检验报告单上标注为 计学意义(P<0.05);其余菌种MDRO检出率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012—2014年某院MDRO检出率( ) Table 1 Detection rates of MDROs in a hospital in 2012—2014( ) MDRO MRSA VRE 2012年 13.18(29/220) 0(o/171)2013年 10.04(24/239) 0(0/147) 2014年 10.66(29/272) 0.52(1/191) 。1.27 1.67 P ().53 1 ESBLs—EC ESBLs—KP MDR—PA MDR—AB CREC CRKP CRAB 51.43(377/733) 23.16(126/544) 13.62(29/213) 32.71(87/266) 0.82(6/733)0.37(2/544)1.13(3/266) 56.93(41 1/722) 16.25(78/480) 16.31(38/233) 32.90(76/231) 0.55(4/722)0.63(3/480)1.30(3/231)53.28(390/732)19.01(100/526) 17.29(23/133) 26.41(61/231) 0.55(4/732)0.57(3/526)0.87(2/231) 4.57 7.91 1.O2 3.03 0.55 0.2O ().37 ().1【) <().o1 【).60 0.22 0.76 0.9O ().83 合计 3(J.69(659/2 147) 31.04(637/2 052) 29.40(613/2 085) 1.47 0.1 8 注:表中ESBLs EC检出株数中包含ESBL阳性的CREC,ESBI S KP检出株数中包含ESBL阳性的CRKP,MDR—AB检出株数中包含多 重耐药的CRAB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 7年2月第16卷第2期Chin J Infect Control Vol 16 No 2 Feb 2017 2.2 MDRO床旁干预率2012--2014年MDRO 床旁干预率分别为81.O2 、92.05 、94.23 ,3年 MDRO床旁干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0l2 2014年MDRO床旁干预率比较 Table 2 Bed—side intervention rates of MDROs in 201 2 2014 2.3 MDRO临床隔离落实率 2012—2014年 MDRO临床隔离落实率分别为69.97 、82.98 、 93.04 ,MDRO临床隔离落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012 2()14年MDRO床旁干预临床隔离落实率比较 Table 3 Implementation rates of bed side intervention cliniea1 isolation of MDROs in 2()1 2—2(】1 4 3讨论 随着临床抗菌药物大量应用,致病菌耐药性及 耐药程度日渐严重_4],实施感染防控干预措施是消 除耐药菌株传播和流行的重要部分_5];建立完善的 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优化管理的基础;强化培 训、增强意识是落实制度的保障;现场督导考核是促 进工作的有效手段。床旁干预与临床隔离措施落实 情况,极大地促进了临床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耐药 菌防控规程的主动性和准确性。通过质控管理,临 床隔离落实率不断改善,使医院MDRO感染率控 制在较低水平。 本院2013年1月开始对MDRO感染患者采取 多部门联动及强化现场督查等集束干预模式进行干 预控制后,MDRO检出率由2012年的30.69 下降 至2014年的29.40 。2012—2014年MDRO检出 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ESBLs-EC、MDR—AB、ESBLs— KP,其中ESBI S—EC、ESBI KP在2012—2014年 检出率分别为51.43 ~56.93 、16.25 ~ 23.16 ,全国2013年ESBLs—EC、ESBLs—KP的检 出率分别为55.3 、33.9%[6 ;新疆地区2012年 ESBI S—EC及ESBLs—KP的检出率分别为55.1 和44.1 [7]。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ESBLs—EC及 ESBLs—KP的检出率基本低于全国2013年及新疆 地区2012年的监测结果,提示MDRO感染可控。 对MDRO感染患者应用“七落实”考核标准,床旁 干预率从2012年的81.O2 提高至2014年的 94.23 ,加强了对MDRO的管理和控制。 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和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与流程,对 MDRO感染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措施I力Ⅱ强临床科室 培训,强化隔离意识;培训内容以制定MDRO感染患 者感染控制流程、手卫生规范、隔离“七落实”措施等 为主。通过多部门协作加强MDRO管理,专项培训、 督查隔离措施落实情况等持续性干预措施的实施, MDRO临床隔离落实率由2012年69.97 上升至 2014年93.()4 ,MDRO临床隔离落实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组织专题联席会议,每季度全院通报与交 流各专业职责履行情况与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考 核中发现隔离医嘱执行延迟,登记不及时,配备手消 毒剂不及时等普遍性缺陷,从护士长和医院感染控 制人员抓起,阶段性突击培训、座谈、督查,对消除缺 陷效果良好。使医务处、感染管理科、护理部、药学 部、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及临床科室紧密联系在一 起;互通消息,推动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诊治策略 与医疗资源整合配置,有效地控制MDRO医院 感染 。 MDRO医院感染实施多学科协作、多部门联动 工作模式,使MDRO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得到有 效落实。将本院MDRO感染防控作为目标性监测 内容,定期督查,指导落实整改措施,对MDRO医 院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更要加强督查和指导,强化 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的预防知识,防止医院交叉传 播和医院感染暴发 ]。 综上所述,多部门联动及强化现场督查等集束 干预模式可提高职能部门监督力度和医护人员执行 力,使MDRO医院感染管理更加规范,临床隔离措 施的落实率不断提高,能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 在医院的传播。 ・ 172・ 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年2月第16卷第2期Ⅲ Chin J Infect Control Vol 16 No 2 Feb 2017 胡必杰,宗志勇,顾克菊.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M]. [参考文献] 孙吉花,于苏国,邱会芬,等.多部门合作机制在ICU多药耐药 菌预防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3(20):5045 5047.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0—61. 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 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 监测E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365—374. 季萍,张琼,张朝霞.新疆地区2012年度细菌耐药监测分析 E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39(5):350—356. 陈美恋,贾会学,李六亿.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及防控现状综述 [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 5,14(8):571—57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 孙吉花,于苏国,陈晓琳,等.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医院感染预防 控制中的应用及管理E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 2639—264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EB/OL]. (2011—01—26)[2016—04—203.http://www.nhfpc.gov. cn/mohyzs/s3594/201 I O1/50487.shtm1. 李六亿,刘玉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 版社,2010:275—279. 赵启全,贾蓓,简丽,等.2535株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142—144. (本文编辑:刘思娣) 嗍 (上接第168页) 嗍 1I90—11 92. [8]王洁.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 2014,12(33):3075—3077. [13]赵全娣.水胶体敷料防治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30):2840—2841. [9] 张淑香,李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用与湿热敷法预防肿瘤患 者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效果比较EJ].护理管理杂志,2014, 1 4(1):54—55. [14]史梁英.康惠尔水胶体敷料预防及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J].全科护理,2012,10(11):972. [15]李委。李莉,冯萍,等.水胶体敷料预防血液病患儿留置中心 静脉导管机械性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4(13):3349—3351. [10]吴碧钦,黄朝青.新型敷料预防PICC置管术后静脉炎的疗效 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8):2753—2754. [11]陈清环,区妙兴,冯润金.超薄型无菌水胶体敷料外贴治疗 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 (10):59—61. (本文编辑:熊辛睿) [12]夏彩莲,王蓓,薛海莉,等.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置管术后 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口].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