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赵小猫成了《peppa pig》的迷妹,每晚睡前保留项目就是看“peppa”一家。
一开始我觉得“peppa pig”是低幼小朋友的最爱,就是为了“磨耳朵”。
所以,当小猫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时,我会在旁边看书或者做几个简单的瑜伽动作来打发陪伴的时光。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把小猫抱在怀里陪她一起看动画片时,我发现自己被这部“低幼片”啪啪地打脸了。
镜头一:peppa和弟弟george最爱的事情居然是在泥巴坑里跳来跳去。
一个中国式母亲被《peppa pig》“啪啪”打脸之后的反思如果是赵小猫准备把脚伸入泥巴坑,我会迅速告诉她:“这样会把你的漂亮鞋子和裙子弄脏,你就得回家换衣服,你注意!”我通过用严重的后果威胁小猫放弃这件事情。
而peppa的妈妈在看到女儿跳入泥潭的时候只是温和地提醒“peppa,如果你想在泥巴坑里跳,你需要换上你的雨靴。”
这不是高潮,高潮是peppa和弟弟在泥巴坑里滚了一身泥之后回到家,猪爸爸大吃一惊。
peppa兴奋地问:“爸爸,你猜我们刚才在干什么?”
如果我看到有两个“泥猴子”在我面前,我会立即把他们拎进浴室,先弄干净再说。至于猜?猜什么猜?不挨罚就不错了。
可是猪爸爸面对2只“泥猴子”的发问,抱起胳膊一本正经地说:“让我想想……你们是去看电视了吗?”
peppa和弟弟得意地大笑:“不是,不是!”
猪爸爸又猜:“你们是去洗澡了吗?”(演技真好)
两个孩子笑作一团,“不是不是!”
猪爸爸装作恍然大悟地样子:“我知道了,你们是去跳泥巴坑了!”
然后猪爸爸顺势点出来:“看看你们这一身泥。”
孩子们微微尴尬起来,不过猪爸爸很快安慰了他们:“我们要在妈咪看到之前把它擦干净。”
孩子们很顺从地接受了清洁并保留了小自尊和小欢乐。
听到猪爸爸“不要被妈妈看到(你们一身泥)”的话,不要以为猪妈妈就是“母老虎”,其实猪妈妈比猪爸爸还懂得尊重孩子。看镜头二。
镜头二:
peppa和弟弟george穿上爸妈的衣服妆扮成猪爸猪妈,peppa还用妈妈的口红涂了一个大红嘴唇。
两个人跑到妈妈的工作室声明:“我们现在是猪爸猪妈!”
猪妈妈看到女儿这副形象还是有礼貌地说“你好,猪爸猪妈!”
接着peppa要求工作,做戏要做全套的。
猪妈妈很配合地让出了自己的电脑,听由peppa在电脑上“噼里啪啦”瞎打一通,又拿起电话“嗯啊”一顿。
等peppa心满意足地离开,猪妈妈才继续开始工作。
而2个兴奋的小朋友又跑到花园里要求代替爸爸工作。
猪爸爸也很配合地看着儿子跳进深坑里挖坑,不一会儿peppa也跳进去陪弟弟一起挖坑。两人弄的一身泥还不亦乐乎,丝毫没有要停止的意思。
说实话,我看到这里时,一直在替猪爸猪妈忍着。女儿画的大红嘴唇,我真想第一时间去给她洗掉。我也经常在家里用电脑写文章工作,我是不允许赵小猫靠近我的电脑的。一是担心电脑对她的眼睛不好,二是不喜欢有人打断我的写作思路。
如果孩子玩的过了点,我提醒她:“到时间了,你还可以再玩1分钟,1分钟之后我们就回家。”
赵小猫会大声抗议:“我不要回家!我要玩多分钟!”
最后我会假装妥协到“再玩5分钟。”然后带着依依不舍地赵小猫回家。
而猪妈妈的处理方式明显比我高明的多。她带着4只冰淇淋登场了。
peppa依然沉浸在扮演“爸妈”的角色中,称自己不知道“peppa和george”去哪里了?
猪妈妈说:“那太遗憾了,我给他们两个准备了冰淇淋,如果看不到他们……”
猪妈妈没有说完,peppa和弟弟立即将肥大的衣服脱下来,表明自己在这里,然后开心地吃起了冰淇淋。一家人其乐融融。
一个中国式母亲被《peppa pig》“啪啪”打脸之后的反思动画片里表现地不仅是父母们高明地与孩子处理关系的方式,还有强大的包容力。
我最不喜欢地就是工作被别人打扰了,而在镜头三里,猪妈妈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但是她遇到的事情,糟糕多了。
镜头三:
猪爸爸在厨房准备午餐,猪妈妈在工作室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完成。peppa和george想妈妈,想要去工作室看望妈妈,并承诺不会打扰妈妈工作。
但是作为一个孩子,看到妈妈在电脑前面忙来忙去很快就手痒了,开始在键盘上胡乱敲打。
猪妈妈禁止了peppa的行为同时警告了弟弟george要乖乖的,不要乱动键盘。
但是peppa一会儿就忍不住了,一边用叨叨弟弟george不要乱动键盘的方式阻止自己蠢蠢欲动的心,一边她的小手忍不住在妈妈的键盘上乱敲起来。
peppa越敲越起劲儿,很快电脑就崩盘死机了。
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了,如果是我,可能会非常生气,对娃一顿教训。
而peppa的妈妈有大量工作在身,看到电脑被女儿弄坏,心里当然很生气。但是她没有向女儿发火而是立即想办法解决问题,向猪爸爸求助,请求猪爸爸帮忙修电脑,自己则代替猪爸爸去厨房准备午餐。
此时的peppa其实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乖乖地看着爸爸修理电脑。我想她以后应该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
其实猪爸猪妈的宽松自主地养育方式还表现在很多方面,peppa喜欢新鞋子,可以在洗澡的时候穿着鞋子,把鞋子高高翘在在浴缸的边缘上,睡觉也穿着新鞋子,猪妈从不强迫女儿脱下新鞋子。一家人去跳泥巴坑,peppa担心泥巴把新鞋子弄脏,又难抵泥巴坑的诱惑,才主动去把新鞋子换掉。
难怪赵小猫特别喜欢看《peppa pig》,她也许非常向往这种西方的开朗,宽松的育儿方式。父母永远理解孩子,关心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处理亲子关系。
一个中国式母亲被《peppa pig》“啪啪”打脸之后的反思当孩子遇到问题或者犯错误时,西方的父母不是用家长权威的身份指指点点,或者用简单的指令去终止孩子的错误。而是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耐心指引,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或者自己找出处理问题的方式。因为是孩子自己通过思考认识到的错误并找到的改正方式,所以效果比罚站好多了。
我不禁反思我这种带有封建残余的中国家长权威形象是不是该改改了。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过的桥比孩子吃的米多,从为了孩子好的角度出发去简单粗暴地干涉孩子的生活,从让孩子好好记住教训的角度去斥责,惩罚犯了错误的孩子。结果让孩子因为犯错误而战战兢兢,受罚以后错误能改多少不好说,亲子关系却被实实在在的影响了。
我觉得我也该好好看看《peppa pig》了,让自己慢慢学习用更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用更多心思来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更为巧妙地引导孩子面对一个个成长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是把《peppa pig》里此起彼伏的笑声引进家里来,做对心态平和的父母而不是动不动就撕娃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