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聪明人可能在十八岁的时候就想清楚了世界的规律,却要熬到八十岁才能完成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支点易找,杠杆难寻。
阿基米德在地球之外举臂,要狂奔几十年才能带动地球移动一厘米。
这就是自然的法则。
后来互联网诞生,人类第一次在自然界外,新开辟了一个世界。
伟力近似盘古。
这个世界没有日月升落,没有四时轮转,只有无穷无尽的数据,以超越碳基生命反应极限的速度倏忽变换。
随之伴生的互联网企业,像捏橡皮泥一样重塑世界的运转模式。
过去听如神话的事情屡屡发生——
几个精英领头,带着一群人创业,就能在几年内颠覆一个行业,影响千万人的生活方式。
快,太快了。
快到人类开始跟不上世界变化的节奏了。
所有人都在害怕掉队,更害怕只有自己落单。
害怕是奔跑的源动力,哪怕来不及思考。
所有人都在崇尚快、以及更快,眼睛死死盯着增长速度,恨不得效法干将投炉,一头撞在电脑屏幕上,仿佛这样就能让增长曲线再陡峭几个百分点。
在这个全民向快的时代,快与慢的辩证被忽视了。
直到这几年间,“慢”悄然展露威力。
有些人这才惊觉,互联网企业做产品,有的时候,要慢慢来才比较快。
做得太快,死得也会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