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人设,每个普通人也有属于自己的面具”——《人设》
看了这么多本书,猛然看到这么一本小说,还是挺不适应的。时间原因,只看了1/3,自己对这本书的感觉还是有相当可能是不对的。但整体而言,并不太好。即便都是对道理的阐述,不一样的书感觉尤其不同。《爱的艺术》和《人设》刚好两个极端。
摘抄前言当中的这句话,的确启发了我们的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具,但却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时间长了一个人的品性也就和自己人设趋于一致。亦或者,外在和内在的不同,反而导致心理落差,两者之间的扭矩越来越大,反而会让人越来越扭曲,最终导致的是整个人的坍塌,这并不是幸事。
然而我们是否可以有另外一种成长的途径,即主动去公开自己的隐私。我所接触到的管理学知识,可不是教我如何做好一个人设。而是教我如何扩大自己的公开象限,以成就他人;我所奉行的是“话无不可对人言”,而不是给自己带一张严丝合缝的面具。
书中讲的不是一个多么深刻愉快的故事,也应该是通过这样的描写让我们自身不要为“人设”所困(但即便是这样也不认同如此反差的叙述)。对于美好品格的向往,并不是因为看到了不好的东西,而是本就选择美好。
做下几个决定:
1、不看年龄比我小十岁以内的人写得书
2、看过《人设》和《偷影子的人》之后,不看纸质版的小说
……
作者:上下春秋
日期:2019/4/22于南昌
(这是上下春秋的第28天持续更新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