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体发展趋势:公众注意力抢夺战

来源:花图问答

01

前几日,在纠结如何更好地把新媒体发展趋势更好的呈现成一篇文章时,打开了著名主编陈序所作的《主编死了,没有主编才是新媒体。》,这本略带有新媒体式标题的业内口碑书籍。

里面最令我感兴趣的一点是,在工业化媒体鼎盛时期,主编行使的第一个权力便是对公众注意力的分配。

而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也发生着一场与工业化媒体并无差别的公众注意力抢夺战。

02

你可能并不知道,你早已深处新媒体注意力抢夺战的中心环节。

譬如在一个周末,你约了三五好友一起去吃串串,中途让服务员上了三瓶江小白和大瓶装雪碧,用抖音学来的方法炮制出了江小白鸡尾酒,并大叹好喝。

此时,你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便转向抖音,甚至立马拿起手机搜一下上面还有哪些套路可以复制。

第二天早起时,你的第一件事是摸到手机,打开微信,看一下朋友圈更新,点了一波赞;然后点开一篇鸡汤文,转载到微信上。

午饭时,与同事讨论抖音上学到的新套路,顺便点开微博,查一下热搜榜,看一看明星八卦。

晚上,打开平板电脑,一边吃饭一边点开视频网站,花10分钟浏览了首页,最终选了一个夸张的标题点进去。

一天下来,你的注意力被各种互联网信息版面霸占,有的你在上面花了10分钟,而有的你只是略过一眼就另转他处。

从这个角度来看,抢夺注意力的战役无形中已经打响了,这个过程比毫无知觉,甚至是惬意而心甘情愿的。

03

若把注意力比作一个投资产品,那么,一早就投资到注意力这个产品上的品牌,现在已经是新媒体行业中的中流砥柱了。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在为《主编死了》作序时提到:

当时的未来时,即现在的受众会主动地生产大量的生活信息,集体体现为碎片化、个性化及随意化。他们会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寻求个人注意力的最佳分配方案。

因此,新媒体时期,哪家媒体公众号能更精准地实现内容传输与受众注意力的匹配,就更能依托高质量的内容创造价值。

那么,以公众注意力为生存基石的大V们如何实现注意力的引导呢?

以现在最能代表新媒体行业的微信公众号说起。


先说宇宙第一网红的咪蒙团队

仔细研究过咪蒙团队,你会发现,在最初贡献了“我有一个朋友”这样被大众吐槽的开头之后,她在内容和文风一直在不断深耕,团队规模也在扩大,优质文章不断输出。

现在的咪蒙,情感鸡汤文+干货分享结合的定位十分精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职场、人际关系、宝妈提升方面的干货。比如年薪30万的知识点,月薪3万的产后抑郁妈妈,而此类干货文在内容排版上也更分明。

其次是,与粉丝互动具有鲜明特色。咪蒙几乎每隔一到两周就会发一次有奖征集,粉丝参与度十分高。

另外一个做法就是,让粉丝熟悉公司文化和团队成员。比如每一篇的文章末尾都会发的员工动态,以及不断炫耀给员工的年终奖和大牌包包。


再来看一下爆笑GIF图的创始人慕容继承是如何引导公众注意力流向其端口的。

首先是做垂直矩阵细分。慕容继承一共运营了12个账号,除了有百万粉丝的爆笑GIF图公众号外,还运营爆笑姐夫和车神大咖等短视频IP。未来还会拓展汽车、宠物、母婴等短视频为主的账号,通过大号带小号的模式实现注意力导流。

另一方面是广撒网式作战,除了微博,他们入驻了所有的主流平台,包括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快手和内涵段子等。

04

那么,除了咪蒙、爆笑GIF图、视觉志等爆出的现象级新媒体运营案例外,那么未来还会有哪些动作会被嵌入新媒体的生态链呢?

第一,社群经济将汇聚把一群逼格一样、爱好相同的人群。

可能你不信,但你所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正悄悄地把控你的逼格,它无形中汇聚起来一群三观、文化和逼格都能跟得上你的人群,让你找到了组织,一起分享生活的态度和品质。

共同的特质和处事视角将使一个新媒体品牌更具有针对性,更易于吸引到特定受众和群体的注意力。

第二,段子、短视频承包你的套路和笑点。

坊间流传有一个著名的段子: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三百多斤。

新媒体时代,除了扩散焦虑,许多人还追求娱乐至死。

短视频和段子以其幽默、情怀、魔性以及随时随地都能拍的特质,迅速吊起观众和读者的情绪,获得一种颠覆预期的体验,让人得到情绪上的放松。

此类段子、短视频阅读或观看时长只有几十秒,人就在这几十秒中间快速沉浸到内容里面,忘记一切工作和生活烦恼。

这是一个能猜到开头,却不一定能猜中结尾的彩蛋,十足愉悦。

第三,知识付费,助你解脱焦虑。

这是一个一边说焦虑一边横躺着刷手机的年代,有很大一部分人,害怕跟不上时代,跟不上同龄人。以及,想进取却无门。

何以解忧,唯有学习

知识付费很好地满足了这个需求。它节省时间成本又花费不多。你可以在上面购买到任何你感兴趣的课程。

比如著名的知乎live,上线近一年,举办的Live就将近3000场,有34%重复购买率。

第四,新媒体电商,让你看爽了就买买买

目前不少公众号都能通过关联小程序,实现在线购买。

先是通过自带情怀、提出解决方案、解答困惑的软文文案来击中读者内心,再结合追求品质、满足内心愉悦的阶级特质,让粉丝觉得倍儿有逼格,形成一个忠诚度较高的消费群体。

而反过来,获得粉丝认同感的公众号甚至会被粉丝倒催商品上架,实现良性循环。

05 

陈序说过:一份好报纸的标准不是偶尔爆出一条内幕新闻,或是意外请到一个知名作家的来篇散文杂感,而是能持续地向受众提供一个质量之上的新闻和内容。

新媒体,终将回归到媒体最初的本质上:记录真实,斩获内容。

鸡汤情感文之所以能持续打动人,是因为它的情感是真实的。

千万级爆文之所以广泛传播,也是因为它击中真实的痛点。

一个成熟的新媒体,在拼技术、拼资本、拼内容的同时,或给人以正能量,或予人深度情感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