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学时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竞选“优秀班干部”称号。
同学A是学委。从学期伊始,兢兢业业做好份内工作。打印课件,借课室,收作业…凡他本职工作都一丝不苟做好。
同学B是我们班副班长。副班好似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平时他的存在感的确也不强。
班级活动他如果没有要紧事,都会参加,但组织者不是他。成绩不上不下,撑死了说是中等偏上,如果同学们学习上遇到了难题,首先想到要去请教的,也不会是他。
你猜竞选投票结果是谁胜出?
(二)
没错,副班胜出。
原因嘛,我们宿舍私底下谈过。学委的班干部工作是没得挑,老实说,比副班还要辛劳些。
但总觉得过于程序化了,少了点什么…
后来有人一句点破:总觉得副班是伙伴中的领导者,而学委是一部规章制度。
说得具体点,学委认为上课不迟到理所应当,同学们要自觉执行。如果因为迟到或翘课导致没有听课笔记,那应该是自己负责。(当然如果我们去找他,他还是会借出自己的笔记的。)严于律己,对于别人的事,则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总体上算是尽职尽责。
但副班明白,总有那么几个同学不舍得与冬天暖和的被子分开。当这些同学嬉皮笑脸地赶来上后半节课时,他不会板起脸也不会无视,而会在考试周前,笑闹这几个同学,问是不是需要笔记呀?请喝可乐我借你啊…
(三)
在《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里,为副班的这种能力给出了定义:高感性能力。
高感性能力包括:理解他人,了解人际交往的微妙,找到自己的快乐并感染他人,以及打破常规、探寻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它和书中介绍的高概念互补,提出了未来不可或缺的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分别是: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内容。这本书总共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验并结合大量现实事例,说明人类即将从“信息时代”走向“概念时代”。在概念时代,想要致富或者过上安稳生活,我们需要能低成本地完成工作,胜过电脑的高效率,还要满足人们非物质性的超凡欲望。
第二部分,详细描写了如何培养上述的六种能力,以满足低成本、高效率、精神欲望的要求。
(四)
高感性能力是体现在细节上的。现在有很多测评,测评智商、测评性格,虽然还没有类似的测评,为这些高感性能力高低做评价,但周围人都已经多多少少能感受到这些能力了。
相信做生意的朋友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投标的两家公司实力差不多,A可能比B还要好一些,但B的的销售给力啊,饭局上把对方谈得高兴了,协议书也就签了。
未来世界,需要的不仅是能办事的人,还需要有快乐的竞争力,能把对方感染成快乐的心态。
总是常规的、一丝不苟地工作生活,让人看着都累。我们需要保持严肃认真的处事态度,我们也需要娱乐感。娱乐就是要开心,就是要肆意地玩,就是和沮丧对立。
越来越多的人赞同,工作是忙不完的,钱也是赚不完的,隔一段时间就要去休假旅游。在很多欧美国家,员工们放假的时候,是坚决不接收工作上的电话的,他们的主管也不会在他们休假的时候打扰他们。工作归工作,休假归休假。
(五)
曾经听过一个资深设计师的分享,原话我记不太清了,大致意思是:“一个有创造力、有前途的设计师,一定是能将不同东西整合在一起,从而解决问题的人。”
他们擅长从各种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找出联系。
麦当劳大杯咖啡的广告,是不是觉得这杯咖啡真大气其实不仅设计师需要这种能力,在未来,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这种“设计感”。
我有个同学,她爱好非常广泛,爱旅游,爱写作,爱拍照,爱手工……但爱好又不能当饭吃啊。读书的时候,她制作的PPT、报表简直不堪入目,唯一拿得出手的计算机技能,只有修图。毕业后得为生计奔波,不算优秀的她每月拿着三四千的工资,做不完枯燥的办公室工作。
一次偶然,她做的刺绣和甜点图片,被几家需要义工的青旅掌柜看到,问她要不要去当一个月义工,包食宿,做一天休一天。她想正好趁此机会进行当地深入旅游,于是就去了。
然后,她看到有的店家,网店没什么人光顾,所以她在写游记的时候,顺带提到所在的青旅,发到一些旅游网站上去,帮店家招徕生意。文章配图都是她精挑细选又一番细心修过的。
这些深度旅游的文章,在网站上很快得到了众多驴友的点赞,积攒不少人气。
让我佩服的是,接下来她变被动为主动,联系各大旅游网站和青旅,综合地抛出自己的技能,和对方商谈报酬……她现在正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也有了她觉得足够的收入。
她将看似毫无关系的各种爱好,结合在一起,现在已经算是一个像书中提到的“交响型”人才了。
我们不用害怕自己全面发展,最后导致全面平庸。通过设计感和交响力,把它们内在的联系找出来,综合一起,最终,很有可能你会创造出一类新的职业。而这也是人类所追求的人生的意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