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计划,让我们新一年的教学工作利用率更高效,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新学期即将开学,教师们需要作新学期的教学计划。想要写出一篇学科教学计划咋写呢?中学范文网的编辑精心制作了一份“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的知识点总结敬请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篇1)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上浮、下沉的现象,寻求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方法。
2、探究、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3、经历探究物体浮沉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4、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引入:
师:将一乒乓球浸没于水中,松手,乒乓球会怎么样?
师:很好。乒乓球往上运动的过程称作上浮,最后物体静止在水面上,称作漂浮。
师:大家在看,将一重物浸没在水中,松手,该重物会怎么样?
师:把重物往下运动最终静止在水底的这一过程称作下沉。那么,大家通过浮力的学习,应该知道上浮的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
师:乒乓球和重物都受到重力和浮力,那么为什么一个会上浮?一个会下沉?
生:上浮时是重力小于浮力;下沉时重力大于浮力。
师:有同学说上浮时是重力大于浮力;下沉时重力小于浮力,如果我们想证明,应该怎么做?
师:对,我们可以测量出重力和浮力,然后进行比较。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师:我给同学们提供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天平、量筒、溢水杯、玻璃瓶配重物、水
你能想到几种方法测出或计算出物体的重力的大小呢?
生:①可以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力;②可以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G=mg求出物体的重力。
生: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将物体浸入水中,测出拉力;②用溢水杯,再测出溢出水的体积。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③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V1,在将重物放入水中,记下此时液面到达的刻度V2,V2V1=V排,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
师:很好!大家的想法很多也很正确。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重力、浮力。我们首先研究下沉。(出示石块)你选择哪种方法测出重力、浮力?
师:很好!下面大家动手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填入表格一当中。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力学的基本内容。
B、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3.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看,236班、237班、238班三个班虽平均分拉距为1-3分,不太理想,故本学期一定要注意均衡施压,松紧得当。严格按照“基础——强化——基础”的策略进行。
四、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每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本期教学7——12章6章内容,包括: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五、教学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5、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6、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7、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8、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9、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10、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11、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内容
第1 周 3.1-4 7.1 力 7.2 弹力
第2 周 3.7-12 7.3 重力 单元复习
第3 周 3.12-13 第七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4 周 3.15-18 8.1 牛顿第一定律 8.2 二力平衡
第5 周 3.18-22 8.3 摩擦力 单元复习
第6 周 3.25-29 第八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7 周 4.1-3 9.1 压强 9.2 液体压强
第8 周 4.7-12 9.3 大气压强 9.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9 周 4.15-19 单元复习第八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0 周 4.22-26 期中考试
第11 周 5.2-3 10.1 浮力 10.2 阿基米德原理
第12 周 5.6-10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单元复习
第13 周 5.13-17 第十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4 周 5.20-24 11.1 功 11.2 功率
第15 周 5.27-31 11.3 动能和势能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16 周 6.3-7 单元复习 第十一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7 周 6.13-14 12.1 杠杆 12.2 滑轮
第18 周 6.17-21 12.3 机械效率 单元复习
第19 周 6.24-28 第十二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20 周-----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篇3)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个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上学期才接手这个班,对他们的情况还不是太了解,只能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新观念,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6-10章,主要包括力,力与运动,机械,压强,浮力,以及粒子和宇宙现象的基本知识。
四、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力,直待如何测量力,以及滑动摩擦力和重力概念,杠杆平衡条件等。
B、初步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深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认识压强,理解气体液体压强及计算,认识浮力和升力,知道分子运动理论和宇宙知识。
e、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f、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六、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七、课时计划:
第六章:力和机械6课时
第七章:运动和力6课时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6课时
第九章:浮力与升力5课时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6课时
半期检测6-8章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二)一、指导思想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物理学这一门自然科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物理学知识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学生们已对进一步学习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用“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想学物理到热爱物理。
二、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世界,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更深入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三、具体的安排如下:
1、本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有
第六章 电压电阻
本章是学习电学知识、掌握欧姆定律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最基本的电学知识后才能再进行以后的学习。
1.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2.会使用电压表;
第七章 欧姆定律
本章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在初中电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既是后面学习“电功率”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电学知识的基础。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第八章 电功率
本章在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对电学的研究拓展到电能和电功率。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第九章 电与磁
本章主要讲述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
1.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4.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本章主要讲述了电磁波及信息的传递。
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具体时间安排如下:周 次 内 容(课时)
第一周 电压(1)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2)
第二周 电阻(1)变阻器(1)
第三周 复习和总结(1)测试和评卷(1-2)
第四周 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欧姆定律及应用
第五周 测量小灯炮的电阻(1)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
第六周 复习和总结(1)测试和评卷(1)
第七周 电能(1)电功率(1)
第八周 电功率(1)测量小灯炮的电功率(2)
第九周 准备期中考试
第十周 期中考试和评卷
第十一周 电与热(2)
第十二周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1)复习和总结(1)
第十三周 磁现象(1)磁场(1)
第十四周 电生磁(1)电磁铁(1)
第十五周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1)电动机(2)
第十六周 磁生电(2)
第十七周 复习和总结(1)
第十八周 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 期末复习
除了以上教学内容外,还有:
1、积极参加教科研的活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己在科研活动方面的能力。
2、积累教学中的得与失。有空时多写一些教学中的体会,注意积累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篇4)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期使用的是2012版新教材,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89班、92班和93班共有学生约240人,由于上学期才开始教这些班,对他们的情况还不是太了解,只能通过上期期末考试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这三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89班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新观念,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全书共6章,主要是力学知识,包括第七章力;第八章力与运动;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
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其中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简单机械是重点,难点在浮力、简单机械,这部分内容综合性比较强。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第七章力本章共三节:力、弹力和重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过程,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学会画力的示意图;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重力的三要素及其相关应用等。
第八章运动和力 本章共三节: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和摩擦力。本章要求通过大量的事实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知道平衡力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情况;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力的利弊。
第九章压强本章分四节: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压强,要求理解什么是压力,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公式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理解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及其流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和简单计算。
第十章浮力本章共三节: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本章围绕浮力这一概念展开教学,要求理解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计算方法,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进行浮力的相关计算,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相关应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本章分四节内容包括:功、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材从要求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力是否对物体作了功,从而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理解功率的意义知道功率的功率和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学会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理解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本章共三节:杠杆、滑轮、机械效率。本章要求认识杠杆和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总识别杠杆,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三种应用;认识动滑轮、定滑轮及滑轮组知道相关应用;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计算机械效率。
五、教改具体措施:
1)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2)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3)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4)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选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用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七章力第一节和第二节第二周第七章力第三节
第三周第七章复习检测
第四周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二节
第五周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三节
第六周第七、八章单元测试
第七周第九章压强第一、二节
第八周第九章压强第三、四节
第九周期中考试
第十周第十章浮力第一、二节
第十一周第十章浮力第三节
第十二周复习、第二次月考
第十三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二节
第十四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三、四节
第十五周第十、十一章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二节
第十七周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三节
第十八周复习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14年2月18日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一. 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二、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现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六、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教学参考)
周次 日期 内 容(课时)
第一周 3、1——3、5 电压(1)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2)
第二周 3、8——3、12 电阻(1) 变阻器(1)
第三周 3、15——3、19 复习和总结(1) 测试和评卷(1-2)
第四周 3、22——3、26 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 欧姆定律及应用
第五周 3、29——4、2 测量小灯炮的电阻(1)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
第六周 4、5——4、9 复习和总结(1) 测试和评卷(1)
第七周 4、12——4、16 电能(1) 电功率(1)
第八周 4、19——4、23 电功率(1) 测量小灯炮的电功率(2)
第九周 4、26——4、30 准备期中考试
第十周 5、3—5、7 五一假 期中考试和评卷
第十一周 5、10——5、14 电与热 (2)
第十二周 5、17——5、21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1) 复习和总结(1)
第十四周 5、24——5、28 磁现象(1) 磁场(1)
第十五周 5、31——6、4 电生磁 (1) 电磁铁 (1)
第十六周 6、7——6、11 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1) 电动机(2)
第十七周 6、14——6、18 磁生电 (2)
第十八周 6、21——6、25 复习和总结 (1)
第十九周 6、28——7、2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