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读后感

来源:花图问答
《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读后感

假期中偶得几本新书,易中天所著的中华史系列。这本《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是对这一系列书的总序。其书虽薄,但也可看出其中诸多思想,值得反复细读。

本书一大观点之文明的意志,包含文明的起源及关于信仰的观点。文明有色彩,黄色的农业文明象征着城市与麦浪;蓝色的海洋商贾文明是海的蔚蓝;绿色的游牧文明象征苍翠的草甸。形象地展示了文明的特点,也令对历史缺乏兴趣的我眼前一亮,一点即通了。

另外则是信仰。信仰对于文明的作用,一有增强凝聚力,惎至带领文明走向世界,但信仰驳杂也可令文明内部纷乱,无力向前。经易中天老师一番论述,我以前理解中的诸多偏颇之处都得以改正,受益良多。

最后即文明的意志了。对于“文明的意志是让人类过得幸福”这一观点,我是极赞同的,但其前一句“就如宇宙有目的一样,宇宙的目的就是人”,我并不能认同。或许人,也可理解为智慧生命,它们的产生是一种必然,但这不能成为“宇宙的目的是人”的论据。且不说宇宙本身不存在意识,即使存在宇宙意识,恐怕也不会将产生人作为目的。人们随心所欲地破坏自然,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平衡,一旦发生战争更是对宇宙本身的极大损伤。如果宇宙拥有意识,我认为绝大部分智慧文明都不会令它有所好感。

书中认为中华、伊斯兰和西方现代文明是“第一世界”的文明,不单因为它们是世界性文明,还因为它们为文明发展规律之谜的解读做出了历史贡献。中华文明以其各种社会制度方法维系文明经久不衰;伊斯兰则以信仰和精神将人民凝聚在一起;到了现代西方终于走进了本质,以核心价值定精神,创方法。

一代一代揭示了文明最重要的三要素:价值、精神、方法。并且认为中华的当务之急乃是找到自身的核心价值,指出将来文明发展的道路应是“文明求同,文化求异”的兼容并包的整体,即为“人类文明”,此皆真知灼见,令我豁然开朗。

读过这本薄册,我自认值得细读,也确实收获颇丰。所谓读后感,只选了书中自认为精要之处略作探讨,对书本身却未加评论,却也体现出这系列书的价值,不需我再加荐言了。总而言之,思想文笔皆是佳品,值得一看。

杜 2016.2.16

《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读后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