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些日子,在朋友圈里看到了“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的活动。其中的一段宣传文案一下子就打动了我:
“这一次,我希望激起一次集体行动,希望所有人能够作自己的主,现在就去做一件想做而没做的事:一次马上出发的旅行,一次告白,甚至一个电话。”
作自己的主。这句话真是太他妈酷了。
看到那个活动的时候,我正坐在搬家公司的小卡车上,车后面装满了我的全部家当,包括电脑、相机、压出褶儿的衣服和门类各异的闲书。对于孤身一人在北京的我而言,要想从房山搬家到中关村,难度基本等同于上天。
我因为那个活动激动得头皮发麻,恨不得把一切都全权托管给搬家公司,然后自己下一秒就直奔机场,逃离这个马路上永远在堵车、空气里永远弥漫着尾气味道的北京。
2
只是那天,我终究是没有选择疯狂。
这种“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我等俗人而言,永远都只有望着手机屏幕意淫的份儿。那天我的家还没搬完,东西运完之后我还要花很长时间去整理,当天晚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
在迫在眉睫的现实面前,诗和远方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我所能做的无非也就是在网络上呻吟几句。所有言之无物的话语,往往只好拉上情怀和理想做垫背。自己都还深陷在生活的泥沼,却每天头头是道地呼吁别人去勇敢地追求自由。
3
之所以会被“逃离北上广”这类的活动灌进一身鸡血,畅快淋漓地喝下这碗浓鸡汤,是因为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我他妈的真是受够了北京。北京这座城市,它欠我的。”
你看,从前说起北京我都是用“她”的,现在,就只有“它”了。
为了能够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我们往往要付出比其他地方高出数倍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过去住在房山的时候,只要出门地铁费基本是七元起步,乘车时间一个半小时搂底。吃穿用度,花销都比老家高出一倍来。
还记得当年初到北京时,喝了十几年速溶咖啡的我无论如何也没办法理解,为什么星巴克里一杯普普通通的咖啡就要卖到五十块钱。打劫么?
所以有时候真的就想啊,不如一走了之算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4
后来终于有了次机会,强行帮我“逃离”了北京。
学校组织的一次实践活动,直接把我从北京运送到了山西大山里的一个偏远的小村落。全村上下一共只有三百人,我被安排住在其中的一个农户家里。
虽然同为北方,可是那里的生活习惯却和北京相去甚远。一日两餐,且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白水煮面。出锅后,加点盐、醋和辣椒,搅和搅和就那么吃。有一天好不容易吃了次大米,家里的伯伯竟然依然淡定地往碗里加了醋和辣椒,和米饭拌在一起吃,惊愕得我说不出话来,只能入乡随俗,也跟着来。
那里青山绿水没有雾霾,夜晚看得见满天繁星,生活节奏慢到用无聊来形容。没有车贷房贷、没有职场竞争、没有早晚高峰。几乎符合“逃离北上广”后想要追求的一切。
可是我才待了两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飞回北京。
5
知道我是从北京来的大学生,一大家子人都稀罕得很,每天都围着我问很多事情。人在突然受到关注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得意忘形,我就每天乐此不疲地对这些大山里的人们讲述北京城里的故事。
有天晚上,我满脸愁容地说:“在北京生活真的太难了。每天只是吃饭就要花掉好几十,租个只能放下一张床的屋子,每个月还是要两三千的租金,六环外的房价已经炒到了每平米两万。对于月薪万元的普通白领而言,能维持基本的生计就很不容易了。”
说罢,我陶醉在自己假想的重重困境中,又想到前阵子的“逃离北上广”。目光落在对面的女主人身上,才猛然发觉,她满脸窘迫,只是尴尬地笑笑,不知道怎样接我的话。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长脑子说错了话。我竟然在饭桌上都少有菜的一家人面前,高谈阔论京城繁华盛景下的都市烦恼。这样的我让自己都吓了一跳。
其实我根本没有在真心抱怨,我只不过是在享受抱怨的过程,并且期待着对方回复一句“你在北京工作生活,已经非常不错啦,多少人想去都去不了呢”。每个“抱怨”的字句里,都充斥着让旁人作呕的优越感。
6
成天讨要情怀和自由,我终于成了一名“逃离婊”。
这个词是我自己发明的。就像学婊们每天哭喊着“昨晚又没学习”,实际自己偷偷熬夜到凌晨;就像绿茶婊们整日在人前岁月静好,在人后机关算尽。“逃离婊”们,一天到晚嚷嚷着要逃离北上广,叫喧着世界那么大你要去看看,宣扬着自由和情怀,憧憬着远方和花香,身体却老老实实地待在原地踏步。
——其实不过都是一场连自己也麻醉其中的作秀。
当我曾抱怨着在北京的各种不如意时,有一次,朋友实在听不下去了,冲我丢下一句:“既然你想走,那你快点走吧!别嘴里成天抱怨,身体却赖着不走。”
我无言以对。
姜思达说,当你得不到喜欢的东西时,你就骂它。所以是不是我们明明自知难以立足,于是赶快主动提出要逃离。“啊呀,其实我早就不想在那里待着啦!”
其实“掌控不了自己的生活”这件事根本就不会存在,如果你觉得自己总是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那么只能说明,你的“不想要”虚伪而无力。
就像《蜗居》里的郭海萍,《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尝遍了大都市的辛酸无奈,却依然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从那个村子回到北京之后,我像是十天没吃饭的乞丐,下了地铁就直接冲进7-11里买了一堆鳗鱼饭团。收银员帮我在微波炉里加热,半分钟后,我就吃到了热腾腾的饭团。
以后还是不要动不动就嚷嚷着要“逃离”了吧,毕竟,你打心底里没想过要离开,甚至拼尽全力地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
北三环的大街上,豪车从眼前轰然而过。尽管这个城市的很多美好我都无福消受,但她强大的魅力依旧如暗流涌动,鼓舞着人,想要在这里一直停留下去。
转载前请务必私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