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故事,两位古稀的老人爷爷92岁了,奶奶82岁了。两人相伴几十年从未吵过架,也从未说过“我爱你”。每天相携下楼上街买菜做饭,生活琐碎而平淡,让人感动。
有时也挺困惑。人为何要活着要结婚生子,要吃要喝要老要挣钱,要长大要离开家去陌生的一个地方打拼才算长大?
总是都循着一个模子,或许父辈们都这样,人们就这样传下来的。
人被内心的欲望驱使着,不停地追求一些物质上的诱惑,直至变老。如若死得体面皆大欢喜,若不然则成遗憾。没有人知道他还有什么心愿,还有什么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或许未来及说无人知道。
有时觉得活得没意思,两眼一睁一闭就没了,无论活多大都没意思。
《西西弗神话》里说生活本是无意义的,是呀连书上也这么说了,更觉没意思看不到希望。为何人都还要活着?书中又说把这种无意义变得有意义。
是呀我也想呀我也说服自己。每天耐心地面对工作,无论多难做的事,多刁难的同事也压着怒火。别人想和我吵架我也要平静地对她们笑,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吃喝完要上厕所方便。
像西西弗似的每天推着石头乐而不疲,样子很神很健美。被他强健的肌肉被太阳晒成茶色的肤色,还有忧郁的神情所迷倒,忘了其背后的意义。
我们庸俗自私被各种欲望占满,他是被美化的是理想中的带着太多光环,学不来太累。还是只是夸大表面粉饰感受,活着只是活着既无法摆脱又要面对,只是为活着而活着。
像《活着》里的阿贵那样活着,我们都不够格。也没有那么高的境界,看不透参不透,只是糊涂似无病呻吟地活着。
写到这心里有了空隙,没有那么满。只要是活着的,谁不每天忙碌去应付每天要面对的事,难道都要停下来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命运,有要忙的事。
人的生命中除了大部分忙碌时间以外已所剩无几,为什么生命是忙碌的,不可以是另外一种样子的。
不过分依赖物质悠闲的生活方式,把时间归还给生命,让生命恢复最原始的状态,呈现它该有的样子。
像《瓦尔登湖》中的梭罗那样发现大自然中另一种美另一个自己,修复后重新回归现实。
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那样,坚持不放弃去尝生活赐与的每个巧克力。
明白许多的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多么地贴切。
是呀道理都明白,那些想法依然存在。时不时地冲出来扰得心灰意冷,什么也没意思。像这些文字,只是一个人的自怨自艾,说明不了什么一切又依旧。
我就这样,我就觉得活着没意义,不是心灰意冷看破红尘,(还没修炼到家)是心里最真实的想法。真它娘的都是累赘,空空的皮囊也是累,摆脱它是否出入天地,飘乎所以。
二三十岁就觉得累,那两个老八九十岁的老人岂不早死几回了。老爷爷说,要死得比老奶晚这样就能保护她一生了。
相伴一生有爱或许觉得一切有了意义。是这样吗,或许不全对。不管它了写到这里,也勉强说服了自己,不知哪天又跑出来,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