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更少,但更好——《精要主义》读书笔记

来源:花图问答

有没有在deadline最后一刻拼命赶进度的经验?

有没有一天工作下来,待办事项越来越多的烦恼?

有没有无止休的费时费力会议的苦恼?

正在赶读书笔记的米拉很有感触,但这一切都可以在《精要主义》中找到答案。本周米拉阅读的书目是格雷戈·麦吉沃恩的《精要主义》,本书主要介绍了精要主义者的思维模式,并将这种模式转化为一种系统化的程序,助你摆脱无意义的多数,专注有意义的少数,成就有意义、有目的的人生。

格雷戈·麦吉沃恩被誉为“21世纪的史蒂芬·柯维”,作为一名精要主义的提出者、倡导者和领导者,致力于帮助个人和企业摒弃琐碎,直抵精要。

本书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勾勒了精要主义者的思维模式。接下来的3个部分将这种思维模式转化为一种系统化程序,用来执行“追求更少”这条铁律,你可以把它们用在你碰到的任何一种情况和做出的任何一种尝试中。

精要的基本价值主张:若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贪多求全,事事应允。

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时间与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

米拉工作将近7年的时间了,总共有三份工作经验,分别履职国企、上市公司、私企。在这三份工作经历里,发现工作效率跟企业的业绩成正比。追求业绩的单位,所有KPI考核都是以业绩为导向,所有的会议、战略规划都是以业绩为主要指向方针。不以业绩为唯一追求的单位,总是会有繁冗的会议、走不完的流程、学不完的规章制度……

德国的博朗公司(Braun)首席设计师迪特·拉姆斯。他遵从“几乎一切东西都是噪声”。迪特的设计标准可以概括为一种典型的简洁原则,在德语中用三个单词即可体现:Weniger aber besser,意思是:“更少,但更好”

精要主义正是对“更少,但更好”的不懈追求。意味着不是偶尔追求,而是把追求“更少,但更好”当成行事的铁律。

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