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缓放下这本书,对我来说,它显得有些轻薄,但我的心底,却攒着一股厚重,一股苍凉,无法言说的,却又迫切地想感叹唏嘘一番。
故事很遥远,旧中国动荡的年代,光绪年间到二十世纪70年代初,女主人公——一位出身于苏州名门望族的女性,就是这么一位深宅大院里的大家闺秀,却历经一生坎坷,百年历史巨变,见证了戊戌变法、义和团之乱、辛亥革命……一系列大小变局,出嫁、守寡、流离失所……跟着家族从繁荣走向动荡,绚烂走向萧条,直到最后,她实现了她的愿望,她希望活到亲眼见证家族的箴言——五世同堂。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坚毅温婉,从容高尚,和令人折服的动人气质。
作者包柏漪,美籍华人,是原美国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的夫人,是位了不起的女性,我了解到她的所有作品大多是中国题材的,在访谈中她多次重申“自己既是中国人,也是美国人”,她希望美国人能更清晰的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另外,让我钦佩不已的是这本书的中文译者,著名导演英达的母亲—吴世良,我觉得她给了《春月》再造,一个完全由英文构筑的中国故事,翻译成中文,可见她极高的中英文学素养和造诣。《春月》有人说她是“民国版红楼梦”,又被《出版家周刊》誉为“中国的《乱世佳人》”。
书尾页有这么一段描写
《春月》是著名华裔作家包柏漪的成名作,这部讲述历史巨变下一位中国女性命运的优美小说,出版当年即在《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的书目中占据了七个月之久,成为美国最佳畅销书之一,迄今已在美国发行了二百多万册。 《春月》也是翻译家吴世良呕心沥血的最后译作。她对这部作品的钟爱,或许是因为一种命运的相照,她的一生担得起这样的评语: “她从不诉苦,从不怨天尤人。她身上有一种内在的尊严,一种博大的历史感,使她坚定自若,不被生活的播弄所左右,赋予她一种独特的高尚的气质。” 这就是《春月》里的中国女性。
作者包柏漪在中文版的献词中,将这本书献给吴世良。她说:
“我创作了一部带有中国韵味的西方交响乐,而吴世良必须用编钟、琵琶、琴瑟、胡琴、锣鼓铙钹为它完成配器。 “在我的小说里我写过:大幸福和大悲痛原是一体。 “我巨大的悲痛是我失去了一位知音,我巨大的幸福是能看到我的作品译成了中文。我如果有能力以中文写作,那么这就是我要写的《春月》。”
在开篇英达的《追忆母亲吴世良》,可谓情深切切,非常精彩,特摘录一小段
我的母亲吴世良出身江南大户,传说中的大家闺秀说的就是她老人家。吴氏姊弟五人,姓字排行的是“温、良、恭、俭、让”,透着江南士族的那么一股子儒雅,跟俺们北地顽童什么“栓柱”“铁锁”“狗剩子”听着就不是一路货。 母亲生于名门,开蒙也早,背书描红,填词作赋,同窗男孩子没有一个比得上她。学罢国学母亲又入圣约翰攻读电机,继而转投沪江,直到进入清华园,遇到我的父亲。父亲回忆初见母亲,是在外文系大二迎新会上,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多少男生都盯上了这个刚从上海转来的娇小姐。母亲总说这第一面没啥印象,只记得后排有个人一直在讲笑话,不时逗得全体哄堂大笑。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他逗我母亲笑了一辈子。
在我看来,全书还有一处精彩之处,就是每章开头的楔子,整部小说40个,宛如一个精彩的文本世界——中国历史,古籍经典,诗歌,神话故事等,特摘录一小段
据传,中国的第一名留学生是容闳。他原籍广东,谙粤语,进教会学校后,习英文。后来他入基督教,被送至美国耶鲁大学就读,为一八五四级毕业生。 他回国之后,以“启蒙 昧,开民智”为己任,极力主张广送青年去美求学。十八年后他的理想方始实现。清政府派遣一百二十名青年至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市,寄宿于当地人家。容闳愿意令他们学习十五年,然后返国服务。不久之后,这些学生和容闳一样,思想大起变化,弃孔夫子改信耶稣,脱华夏之服换西式衣履。清廷察觉后,认为危险,即降旨召他们回国。 然而为时已迟。 此时,列强已迫中国开多处通商口岸,由洋人管辖,享治外法权,为传播洋化只渊薮。 此时,汉人中有识之士已纷纷送子弟进新式学堂,寄希望于新学救国。 此时,容闳故乡粤闽诸省已有众多贫苦农民飘洋出海,至世界各地,寻访“金山”。 他们汇钱物回家,也由不奉朝廷正朔之异国他乡传回新思想。 他们中有一个人即后称为中国革命之父的孙中山。他十三岁赴檀香山,入基督教,返回家乡后,毁弃庙中神像。 他原攻医学,后却终生献身革命事业。 ——中国历史
全书最触动我的一点就是春月和他大伯秉崇的爱情,她甚至生下了一个孩子,这段违背社会道德和伦理的感情,最后居然被搬上了世面,就在清末明初的这样一个乱世,可以想象春月的绝望和无助。 秉毅一定要知道“你对我们的爱情悔恨吗?”可春月却回答“不,我不悔恨。我只遗憾今天必须分手。”这样一段为世人不齿的感情,春月选择顺从命运的安排,他们都顺从命运的安排。 有时候爱情就是这样,遇上了,就顺着命运走下去。我们无法去设定爱,而是取决于遇上了什么样的人,然后谈场它该是什么样的恋爱,仅此而已。
正如本书的献词:“大幸福与大悲痛原是一体”。我相信,每个人的匆忙一生总要感受上那么一次的。 我们要坚强,我们要保持勇敢生活的姿态,且行且珍惜!
我觉得这是一本优秀而迷人的小说,值得一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