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推荐八本深刻、有趣的书

来源:花图问答
读书来凑

整理来上海这一年多来,一个人的生活中看过的书。推荐几本自己觉得还不错的给大家。


《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有人说,

今天睡了明天还得睡,是婚姻;

今天睡了明天还想睡,是爱情。

今天干了明天还得干,是职业;

今天干了明天还想干,是事业。

如果我们此生注定无法逃离这两座“围城”,那就在进去之前,把握自由、储备粮食,在进去之后,用自由世界给予的希冀和能力,努力把围城打造成宫殿吧。

因为生活在监牢里,你是囚犯;生活在宫殿里,你就是一个王。

《我们仨》——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了解杨绛向来谈不上,初识这个名字,是从初中课本中的那篇《老王》。那个瘦骨嶙峋的老王,站在她家门口,提着好香油和大鸡蛋。

从未遇到过这样一本书,文字朴实无华,文风平平淡淡,结构略微松散,却又感情深刻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丈夫、女儿相继离开,苍凉的古驿道上只剩她一人。她不知何去何从,只好化作一片落叶,随风把她带到哪里……她一个人在这凄凉的古驿道上寻寻觅觅了十几年,却寻不到归途。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何以为家,处处客栈。

春去秋来,人间冷暖,

汝身安处,吾心乃安。

《活着》——只要不死,就得活着

只要不死,就得活着

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苦难才够数,命运要经历多少波折才能到达终点?无从得知,也无人得知。我想福贵也不知道。不知道他的儿女会横死,正如他不知道他和他的“福贵”会在哪一年的哪一天从“老不死”变成“老死”。

他是个幸存者。在那动荡的六十年,有多少个如他一般的幸存者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可他又不是幸存者。因为他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却又不得不一天接一天的活着。

在那个年代,献血会死人,孩子会因吃多了豆子撑死。那个年代让人痛心又疾首,他一生风雨沧桑,从地主落到佣户再到士兵又到农民……却依然活着。

他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不是为了拯救国家,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也不是为了追名逐利。当家人落尽,风霜染白了头发,岁月在脸上刻上道道皱纹,陪着他的只有那头叫“福贵”的老牛。

时间的流水带走了他所有的力气,时间也改变了中国的时代。可是时间没能带走他活着的信念。

只要不死,就得活着。

无论苦难对他来说是否财富,都能让他在娓娓道来时,眼神闪着光。

《第七天》——我们该往何处安身

死无葬身之地

诙谐的语言、讽刺的手法,勾勒出一个荒诞的世界。我们仿佛行走在这样的现实里,一边是灯红酒绿,一边是残垣断壁。

是否我们,最终都会

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我不要这样活着,

那么等待我的又是什么?

《看见》——穹顶之下,我们还能看见什么

什么是我们看不见的

读此书时,恰逢柴静的《穹顶之上》刷博微博。我想,如果此书写于这件事之后,大概会加上一篇关于污染的话题。

《看见》通过一个记者的视角,让我们了解这个社会上许多不为人知的方方面面。

阴暗、潮湿、腐烂……没错,是这个社会。阳光、生机、温暖……也是这个社会。所有的形容词都是人们带给它的,因为社会是客观存在的。那个不用任何词语来修饰的社会,才叫真实。

而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修饰词的社会,要想活得真实,就要永远保持一颗公正的心和永不停止的、追寻真相的脚步。要让自己,周身充满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目送》——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不用追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近到父母、爱人、子女,远到同学、朋友、同事,甚至大街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每次转身都是一场离别,无论场面多么盛大,终有一个人会留在原地。携手同行一段,最后还是剩下自己一个,在前路上慢慢行走。

我们常说,其实留下的那个,才是最难过的。而那渐行渐远的背影,便沉淀在此生的记忆中,成了一部电影中某个片段。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会死吗?不会。那去他妈的!

每个问题都有解决办法

所有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的两种结果:死别或者生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留不留下无所谓。曾经相遇,便是生命给我们最好的眷顾。

让记忆发酵成酒。回忆的时候,打开酒坛。芳香弥漫,一室香甜。

《乖,摸摸头》——满书都是江湖味儿

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地铁里哭成了一个神经病。

又笑成了一个精神病。

在我只身闯荡上海滩的时候,这是否也是我的江湖,而我又是否独身在江湖中游走?

书中所氤氲的温暖,那不仅仅是旁人的故事,也是你我的人生。

让我相信,这世上真的有真心真情。

平淡深刻的亲情,同生共死的友情,以及相濡以沫的爱情。

我愿带着这许多的真挚行走于世间。去闯荡,去狂奔,去失去与获得,在那个自己的江湖里。

——END——

欢迎各位推荐其他好书 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