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请不要埋没孩子的天赋

来源:花图问答

现在的电视节目经常会经营一些天才儿童的形象,殊不知,很多天才都有着非常忙碌的童年生活,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去钻研某一种东西,从学习到精通,再到独树一帜,是一个十分漫长辛苦的过程。

不同的是,很多历史上著名的天才,他们乐于努力,乐于奉献自我,即便是常人觉得十分艰苦的研究过程,他们却能甘之如饴,乐在其中。

例如莫扎特,享誉国际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天才程度可以说是举世罕见,4岁作曲,6岁进行巡演,7岁开始全国巡演并结识了巴赫、马蒂尼、萨马蒂尼等著名作曲家,并且习得他们的作曲技巧,登上了古典音乐的新台阶。

这样的天才少年是亘古少有的,而他之所以能成为天才,是由于他的父亲对他不遗余力的栽培。在莫扎特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正在喝茶,姐姐玛利亚和妈妈正在厨房洗碗,突然传来一阵美妙的钢琴声,身为宫廷乐师的父亲激动地站起来,大声道:“玛利亚你把这首曲子弹的太美妙了!”

可是话音刚落,玛利亚便从厨房出来,疑惑地看着父亲。

莫扎特的父亲觉得不可思议,赶紧爬上楼,打开音乐室,却发现不足四岁的莫扎特正在快乐地敲击钢琴,弹奏出美妙的乐章。

由此,莫扎特的父亲发现了小儿子的音乐天赋,对他进行了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莫扎特表现出对音乐的极高热情和深刻的喜爱,父亲很欣慰,甚至辞去了宫廷乐师的工作,一心一意地教导莫扎特。

像莫扎特这种程度的奇才确实是世间少有,可是如果没有其父亲对他天性和天赋的重视,莫扎特也不会有世界巡演的机会,更不会在后来的巡演生活中得到有名的作曲家的指导,完成自己独有的音乐体系。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教育者和家长们在大环境下无处去挖掘孩子的天赋,即便是想要培养,也害怕在探寻的过程中因为耽误了时间和精力,导致孩子无法追上时代的浪潮,落后于其他人。

因材施教是出自《论语》中的古话,但是能做到的人又少之又少,其原因更多的是因为难以挖掘其“材”之所在,也就很难因“材”去进行教育引导。

-END-

来源:公众号:测测天赋(ID: cecetianfu )作者:酒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