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几篇有关招聘求职的文章,既有来自用人单位的,又有来自求职者的。
结合我这段时间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下吧。
在还没来上海之前,甚至是去年11月份的时候,就有朋友微信问我:“Aimee,你啥时候回上海?”;“回上海后有什么打算?”;“来上海了,考虑下我的公司吧,我的公司随时欢迎你”。
我的回答是“具体打算回上海后再说,但方向是互联网运营、市场”。
“好的,那等你回上海后咱们好好聊聊”,对方回答。
如果你是我微信朋友圈的童鞋,你可能就会知道。在我刚来上海的那一周多,大多都是与这些对我厚爱的朋友们进行了面聊。聊他们的业务,市场前景、团队;其实,对我而言,聊他们公司产品及市场前景是假,聊与这个朋友或以后共事的默契和感觉是真。
因为在与他们面聊前,他们的产品及业务我都会事先了解,甚至有的是几年前就了解过,分析过。只因,他们曾是我的客户或客户朋友,因为合作过,交集过,所以彼此熟悉。
可是聊来聊去始终找不到为之心动可以共事的感觉,很多时候会给自己一种如果共事可能会伤害感情的一种错觉。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应该都有过这种感觉,不然也不会有“有的人适合做朋友,有的人适合做同事“这样的感悟。
期间也有去朋友帮忙介绍的公司面试。对于不熟悉你的面试官或者HR,他们与你聊的大多是应聘岗位的相关工作经验及逻辑思考,不得不承认对于只有半年相关工作经验或者没有经验的我来说,对岗位职责的认识和思考与他们有几年工作经验的面试官或有几年经验的候选人来说,我的确显得不是那么够格。然而,对于这样的公司我也不企望会被幸运之神选中。
那段时间,刚好某勾和某直聘公司的撕逼闹得沸沸扬扬。出于好奇,我下载了这两公司产品试玩(为什么说是试玩,而不是通过他们找工作,因为那时的自己有一种清高之见,觉得自己是不会也不应该沦落到拿着简历到处找工作这样的地步),看他们究竟为何撕逼,有何好撕逼的。于是就在上面注册,上传了简历。某勾,效率低下,反馈不及时,甚至没反馈,于是几天后它就在我的视野里消失了(卸载)。某直聘,效率高,反馈及时,但公司质量参差不齐。在这上面发现好多公司都有认识的或间接认识的人,甚至包括他们的CEO。
但是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看我简历邀约我面聊的大多都是公司的VP及CEO,而HR除了某公司一位小朋友外,几乎没有。直到后来,我才通过一位朋友了解到其中的原因。
这位朋友所在的公司需要人,然后他让我将简历发给他,他给我做个内推,朋友拿到我的简历后,他跟我说:”Aimee,你的简历需要修改,因为HR从你的简历中看不到你的相关工作经验优势(行业转型),之前你的有些经历可以精简或者删去“。听了朋友的话,说实在的我真的不知道从何着手,因为在工作经验上我所做的就那么一些,总不能捏造事实,夸大其辞吧。如果将一些经历精简或者去掉,在工作经验处于劣势的前提下,更加不能凸显自己的可塑性及潜力性了。
那几天我是郁闷的,有一天给大学死党打电话向她倾诉了下自己的状况,她说你有那么多的朋友,为什么不让他们帮忙呢?我说:”愿意帮你的朋友你不说都会帮,不愿意帮的朋友再怎么说也无用,而让朋友帮忙找工作,怎么说也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幸福的是,在我的通讯录里,有好几位朋友都是在我未言语的时候,已帮我联系好公司,让我直接去面聊。真的非常感动,感激!
有时候会想,何苦这样折腾自己呢?从邀请的朋友公司中任意挑选一个也比这种结果强啊?”明明可以做主子,偏偏为何要去做丫鬟?我想这就是犯贱...“有一天我的微信状态是这样写的。
面对积极求进的人,上天是不会让你落魄的。接下来,接二连三的offer就来了,有大公司的,也有小公司的。可这时的我早已失去拥有它的兴奋。这个时候我真正才来剖析我的内心,我需要什么样的事业?什么样的未来?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leader?什么样的公司能满足我?与什么样的团队共事我才是开心的?而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最主要的是来自团队领导人对我的绝对信任。只有这样我才能调动我所有的能量,发挥我的所长。
当我找到答案之后,并开始一一拒绝,甚至在我已经下了决定的时候,仍有来自很多公司的面试邀请,以及熟悉我的CEO、COO朋友们的邀请。
于我,已认定了的事,没有什么可以动摇!
在此,感谢这段时间一直以来给我机会,予我帮助的各位朋友!
用麦当劳的招聘信息结尾:
别人考核你的经验,我们挖掘你的潜力!
只有烂公司才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公众号:zyh1379914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