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重读稻盛和夫的《活法》,对于感恩又有了一点不同的感悟。
感恩需要你真正的陪伴
春节的时候和胡先生一起探望他的外婆外公,车开到门口,原本矮矮的围墙都拆了,对面的农田里多了一排法式外观的房子,这些建筑显得特别突兀,感觉就像ps得很假的图片。
原本以为场面定是热闹极了,没想到只有两个老人在家。外公放下扫把,匆忙赶出来迎接,外婆靠在躺椅上,像是话了挺大的力气坐正,要不是门口崭新的红艳艳的春联和镶着金边的绒布灯笼,真是没有一点儿春节的氛围。
子女一个都没有回来过年,哪怕过了节来看看的都没有,生了4个孩子依旧是空巢老人。外婆的状态也不怎么好,说是感冒吃了药好些了,这两天又严重了,说是要去再买一些药。
我们在那儿住了一个星期,烧饭烧菜接待客人,真是无法想象一个老人如何照顾另一个生病的老人。我们回杭州的时候,外婆的状态稍微好些了,但还虚弱得很,走几步路都要歇一歇。
临走之前,外公拉着我看那些子女拿来的各种保健品的保质期,还有塞给我不少零食,他拿出了两大箱,结果过期的有将近一半,有的甚至已经过期一年了。
我们打电话给长辈,告诉他们外婆感冒了状态不怎么好,他们却说是不是保健品没吃,而不是说抽空来看望老人。
令人遗憾的是外婆从那时起身体越来越差,年中不到就走了,再也没有过几天看望的机会。
另外有些人的孝顺只节假日同频,在母亲节父亲节表现更为突出。这边给父母买这样那样的礼物,那边给父母烧饭洗脚,过一会儿又要带父母出去旅游,母亲突然就像学雷锋日的老奶奶被来来回回的搀扶过马路,好像那些一年不回一次家,半年不打一回电话回家,甚至父母生病都不回家看望的人都不见了,全世界都是孝子。
父母在乎的不是某一个节日,你买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菜,而是看到你们的样子,听到你们的声音,感受到你们的温度。
感恩不是在某一刻,而是每一刻。
懂得感恩获得幸运
婆媳关系好像是一个历史难题,身边不少人也困于此,而小希和婆婆却亲如母女。
小希去上班的路很远,来回得花上一个多小时,她骑着小电驴风里来雨里去的,晚上到家都将近6点了,婆婆在家也不煮饭,接完孙子就搓麻将去了,每天饭点回来。小希却从来没有抱怨过,烧好饭菜等一家人到齐再吃饭。
邻居们都说这婆婆太过潇洒,要是自己女儿这么辛苦可不行,小希总是笑笑说,婆婆也很辛苦,每天接送孩子也不容易,这已经帮了很大的忙了。小希一到休息日还带婆婆出门购物美容唱歌什么的,两个好得就像小姐妹。
前两年村子里要拆迁,平日里来得不多的小姑子和大伯突然变得三天两头来看爸妈,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是奔着拆迁来的。邻居们又开始议论纷纷,让小希留个心眼。小希却说,我们拿我们自己的一份,长辈的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拆迁方案最后定下来,赔偿款和面积按人头来,小姑和叔叔好像是他们说了算一样,让自己爸妈把赔偿款三等分,三个孩子一人一份。
婆婆公公给了一个大家都吃惊的方案,他们自己留着一半的赔偿款,另一半的赔偿款,三个孩子平分;赔偿的面积留给孙子和小希,女儿儿子都没有,而且还公证了。
感恩让我们知足,知足获得更多的快乐,有时也能带来幸运。
读《活法》有感
——————
我是小鬼,一个爱夹娃娃的摄影宝妈。
日更day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