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有周期,大概20年一巨变,地产,金融,互联网都是如此。
昨天和一个做金融的老同学聊天,他们是有牌照的,刚收购了一家券商,即将发行一万起投的基金,我们就基本面分析了一下,即时在目前大家所说的经济危机之下,仍然是有巨大市场需求的,因为手里有闲钱的人还是很多,这些钱总要有去处,在深圳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很多,可是他们手里还是有十几二十万的余钱,这些钱放着也是放着,拿来理财赚个房租不也极妙?
不能因为万科开了个会说要活下去,就认为地产不行了,p2p跑路了很多家,留下来的也有好公司,比特币跌了,不代表区块链就崩盘了,所谓不破不立,去伪方能存真,这不就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很多问题的现状吗?
前几天共享市场部的朱七七和杨姑娘及同事一行来公司和我沟通,大家提到明年市场的经济情况可能更差,很多传统企业都活得很艰难,问我如何看?我说,危机危机,危和机并存,有危险就有机会,传统企业遇到困难了,不就是我们做互联网做新媒体人的机会吗?
只要能真正帮助别人创造价值,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样的生意永远不愁没有市场,也永远都有机会。
2019年属于真正的价值创造者。
昨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团队最近做的案例,给招商仁和做了一次新媒体线上活动,效果非常好,数据都是真实的,相比传统保险销售渠道,互联网的确能更快速曝光,更精准获客,更低成本转化。
“2018招商仁和全民拼手速挖矿互动游戏暨客服节推广活动:PV总访问115441次,UV总访客44616人,活动总参与人数34811人,有效获客姓名电话信息7182组,线下客服节活动登记660人。 ”
当然,这些对于传统企业来说,都只是开始,这两年,我们明显感受到引流,获客,这些凭借互联网的手段,已经不是难事,酒香不怕巷子深,客户来了,“能把客户深度服务好,优化客户体验,让客户主动传播裂变”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2019,会是一个拼深度垂直精细服务的一年。
所以今天,在一个新媒体大会上,我看到一个概念,与我的思考不谋而合,心里有些窃喜:新的媒体,媒体的新,小而精、小而深、小而全、小而亲~
逻辑思维最近也提到一个流量思维应该被“留量思维”取代,比“吸引”更重要的是“留下”,留下客户的唯一方法就是成就客户,帮助客户成功,多年前,我给一家企业做品牌文化咨询,他们的使命赫然一条:成就客户是我们存在和活着的唯一使命。
人和人的关系,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家庭夫妻之间的关系,也莫不如此,这样的绑定,和利益息息相关,超越一般情感智商,才是最稳定长久的。
在未来,玩营销,做噱头,不会那么重要,做好服务和产品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典型的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深刻认为互联网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好的机会。
早在2008年前,我就开始玩博客写qq空间,那会我还在北方上学,寒暑假都在社会打工赚学费,做过保险,证券经纪,也卖过房产,作为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新手,我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刷新身边同事对我的认知,卖房子,第二个月就卖成了销售冠军,卖保险,在天涯论坛能写出一个热门贴,吸引无数人留言找我买保险,做证券经纪,一天的交易佣金收入最高峰上万...
我现在还记得,2008年,也是这样的金融危机,我对几个同事大哥大姐说,“以后大家会在互联网买房子,买保险,开证券账户的,你们最好多熟悉一下互联网,不然都会失业。”
2009年,qq空间的偷菜游戏活动,全民偷窥,我开始玩多个QQ号,通过在论坛写自己的创业故事,qq加了n多人,那么还没有写文章打赏一说,就有一个外地的大哥给我银行卡打了一万块,现在估计是找不到他了,很想当面请他吃个饭。
2010年,大家都在人人网,校内网露脸,中国互联网真正进入社交元年。那年,我和堂姐去上海旅行, 晚上我睡不着,拿出手机短信,写文章,我自言自语:什么时候,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写文章,让所有人看到呢?这个时代一定不远了。
2011年,微博兴起了,140个字,很多大v,段子手崛起,也就是那一年我来到了深圳,开始新的职业之旅。
2012年,双十一电商大战,京东杀出重围。
2013年进入电竞元年,2014年020补贴大战从打车开始,迅速提升了国人出行质量,那会我已经买了车,很多人你真傻,打车这么便宜,养什么车呢。
我说,我买车是为了自由,随时载我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做我想做的事,认识我想认识的人。那会的深圳,认识了一个在深圳做燕窝的马来西亚人,把自己包装的很神秘,他说自己是微商,每天在微信卖货,目前代理商有几千人,每天赚几万块。
我并不当真,后来,同事们都给我推荐罗辑思维,我感到全身一阵鸡皮疙瘩,这一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我非常兴奋的研究了几天,感觉应该改变点什么,又没有明确的方向,于是从管理咨询公司,跳槽到甲方任职市场营销方面的管理工作,一方面潜心准备做点什么。
2015年自媒体迎来发展的春天,大家都在读咪蒙,我读了几篇,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很多公众号大号,自媒体大咖都冒出头,知乎今日头条各占一席,滴滴出行、新美大巨头掀起合并热潮。
2016年短视频、网红、vr闪亮登场。
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过了,在企业分管的新媒体部门和互联网营销部门,让我看到了希望,在有主业的情况下,开始了副业的经营,当起了一名标准的斜杆青年,以提升自己专业的标准干活,而不是单纯的赚钱,给朋友们留下了靠谱专业的好印象,活好,不贵,服务好,手里的活也越来越多,思路也越来越熟练。
一个偶然的机会,帮助一个朋友的公司做营销提案,拿下五十万的单子,给我带来极大的信心,我开始思考,是不是低估了自己的时间价值?是不是低估了自己的专业价值?
我决定来一次突破,找到自己的潜力边界。我想知道我人生可触达的极限在哪里。
经过一番冷静思考和自我分析,2016年8月底,我开启了咖啡馆创业之旅,也开始了公众号日更挑战,以新媒体为自己赋能,打造个人品牌,专注服务企业新媒体营销。这两年,就像进入了一个创业快车道,很多资源和机会自己找上门,想要什么就来什么,不是被推着走,就是自己主动跑起来,直觉告诉我,这事做对了。
一旦开始创业,作为创始人,要面对的不只是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还包括自己的人生战略。这两件事相辅相成。直到现在,我都非常感谢过去自己的这两个决定,我也相信自己的潜力和价值,还没有达到最大化的发挥,仍然有无限美好的未来值得期待。
2017年,内容付费爆发,直播进入资本厮杀,共享经济理念大众化。
2018年,北快手,南抖音,小红书卖货,短视频红利正当其中,新媒体广告份额开始细微转移,新媒体正式进入深耕细作拼服务的阶段。
注意力不再是稀缺资源,留住粉丝,深度服务才是王道。从传统门店的“争夺地理位置”,到电商时代“争夺流量”,现在我们正式进入“争夺用户时间,用服务留住客户”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战场。
从新媒体创业层面,我深刻发现,一个有才华的人,在新媒体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服务,是可以轻松赚到一年收益百万的,但是要赚一千万就很难,需要团队,资源和更大的价值创造能力,需要为团队打造稳定的商业模式,培养优秀的人才,对每一个阶段的目标进入量化管理。
我们也将深耕企业新媒体营销服务,抱团成立一个新媒体互动营销集团,整合内容创意和运营,新媒体广告资源,技术开发,短视频制作四个团队,即将上线一个共享设计师服务平台,从设计为切入口,开始全方位帮助企业在互联网包装与营销品牌,实现互联网转型,在新媒体运营和线上活动策划,广告投放提供精细化专业服务,帮助客户,成就客户。
同时,深耕社群,从知识产品到知识服务,从知识服务到电商服务,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免费和低端产品是引流的,中端产品有持续现金流,高端产品做势能,打造品牌,也能在未来商业价值创造上获得高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