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古筝早在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1年),就在当时的秦国境域广泛流传,所以古筝又名秦筝。它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2500年多年以来,一直为爱乐之人所青睐。在它千年传承演变的过程中,人们将它不断完善、改进,并根据不同的地域音乐风格创造出不同规格形制的筝。有些尽管并不以“筝”为名,但与筝却有着极深的渊源。
朝鲜民族的“古筝”——伽倻琴(1980年,朝鲜主流刊物封面,弹伽倻琴的小女孩)
华夏民族数度盛世, 与各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互融合,许多外族邻邦听了我们的筝乐之后,便以古筝为蓝本创造出了有着他们本土特色的弹拔乐器。朝鲜民族的伽倻琴便是其中一种。类似的还有日本的俗筝,蒙古的雅托嘎等。
朝鲜民族的“古筝”——伽倻琴(朝鲜民俗博物馆馆藏的6世纪伽倻琴)
伽倻琴,我们汉族人称朝鲜筝,是朝鲜民族的弹拨鸣弦乐器,朝鲜语称嘎呀高。流行于朝鲜半岛和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筝制成。朝鲜古籍《三国史记》载:“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大概似之。”它的形制与筝差不多,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伽倻琴演奏时可将琴体斜放膝头,也可以将琴身平置于桌面,肉指弹奏、摇声,以右手的弹、拔、滚、琶、泛音和左手的按、颤、推、揉等演奏技巧,最大限度的表现演奏者内心世界和情感。另外,国内的朝鲜族人民伽倻琴弹奏时大胆引用古筝的摇、刮、打、双手轮奏等技法,让乐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生动。
朝鲜民族的“古筝”——伽倻琴(八十年代,舞台上的伽倻琴弹唱)
伽倻琴的种类大体可分为“雅乐伽倻琴”、“散调伽倻琴”、现代用的“21弦伽倻琴”等三种。它音色深沉柔和,虽不惊艳但韵味悠长,通过演奏者纯熟的手法,既能表达出刚毅、柔和、喜、怒、哀、乐的细腻情感,也能展现出雄壮、激昂的宏伟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轻快活泼的民谣等音乐作品。它既可独奏亦可重奏,在专业或业余民族乐队表演中都有着广泛应用。
朝鲜民族的“古筝”——伽倻琴(日本明信片中的朝鲜传统伽倻琴演奏)
伽倻琴弹唱,更是朝鲜族民族传统的演唱形式,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器乐与声乐的完美结合。表演者边弹边唱,歌声与琴声交融,再加之杖鼓敲击节奏,亲切感人,有着巨大艺术的魅力。
朝鲜民族的“古筝”——伽倻琴(八十年代,朝鲜族演员带着伽倻琴送戏下乡)
伽倻琴艺术著名的传统乐曲目有《伽倻琴散调》 、《月亮》、《鸟打铃》、《你哩哩》、《桔梗谣 》、《丰年乐》等。
朝鲜民族的“古筝”——伽倻琴(韩国传统弦乐器匠人在制作伽倻琴)
伽倻琴艺术是朝鲜文化、高丽文化、大韩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传承到今天离不开一代代琴人对音乐的爱和执着,乐原无界,筝本无争,愿伽倻琴美妙琴音与我们的筝乐一样传遍四方。
(文中图片资料由鳇鱼岛学者王锦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