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来源:花图问答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美术粽子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1

  活动目标:

  1、知道粽子的来历和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活动难点:

  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活动准备:

  1、有湿度的碎泥、粽叶若干、橡皮筋

  2、范例、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三角粽、四角粽、团盘粽等)。

  二、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出示范例: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粽叶)。在我们的'太湖边也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

  2、师: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3、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边介绍: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2

  教学目标:

  1.复习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2.学习用纸质材料做香囊。

  3.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纸质材料制作香囊。

  难点:对香囊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香囊所需的材料(折纸、剪刀、固体胶、水彩笔、报纸片、毛线、流苏)。

  (教师)课件、自制香囊、制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挂香囊的用途,激发自制的兴趣。

  师:同学们,小手举起来,跟着老师拍起来——五月五,是端阳。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荷包香,香衣裳;菖蒲插在门框上,龙舟下水喜洋洋;这儿那儿都是端阳!

  歌谣说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生:端午节

  师:对!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忙起来,忙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吃“五黄”、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囊。

  师: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历久弥新。佩戴香囊是端午节的其中一个传统习俗。瞧,(课件出示挂香囊的画面)漂亮吧?——漂亮!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内装香料,佩戴时香气扑鼻。

  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佩戴香囊呢?

  端午节佩带香囊不仅能避邪驱害,还是漂亮的装饰呢。

  二、观察香囊,讨论、探索制作香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师:注意了,老师要变魔术了,一、二、三(出示香囊)想知道这些香囊是怎么做的吗?——生:想!

  师:想啊,这节课老师就教你们制作香囊高高兴兴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出示课题)。小身板直起来,脑子动起来。看,问题一:做这样的香囊需要哪些材料?

  折纸、剪刀、胶棒、毛线、水彩笔、流苏(课件出示)

  师:材料有了,就可以动手了,(出示问题二:)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囊呢,我先露一手你们看看。(教师示范)

  拿出折纸,老师把它对折一下,喜欢什么形状的香囊呢?老师喜欢爱心就画爱心形吧!(画爱心)看这是什么?(举起剪刀)老师要开始剪喽!剪好了,变,两颗爱心,现在这两颗爱心光秃秃的不好看,老师给它们打扮打扮。(拿出水彩笔在爱心上画图案)OK,老师帮它们打扮好了!(将画好的亮相一下)

  接下来,用胶棒把两颗爱心粘起来,胶棒要涂在没有图案的那面,注意了,胶棒沿着爱心涂,如果整圈都涂满了,行吗?

  生:不行。

  师:对啦,爱心上方不要全部粘起来,否则香料塞不进去就不叫香囊啦。把流苏粘在爱心下方,再往香囊里填充报纸片让香囊有立体感。最后把毛线粘在爱心上方,瞧,一只香囊完成了,可以挂在脖子上!

  师:制作香囊一点都不难。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制作香囊需要几个步骤?生:第一步用折纸剪出香囊的形状;第二步用水彩笔在香囊上画图案;第三步往香囊里面填充报纸片;第四步在香囊上方粘上毛线。

  师:我还有个疑问,是不是所有的香囊都是爱心形的呢?

  生:不是

  师:那你告诉我香囊有什么样的形状和装饰图案?(出示问题三)

  老师给大家一些例子,你在做的时候可以模仿上面的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

  师:拉长耳朵啦,我还有温馨提示给大家呢?

  师:1、香囊两面的装饰内容可以有所变化。

  2、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3、把剩下的报纸片等材料装入盘子里。

  三、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囊。

  接下来是你们展示才艺的时候了,比一比,看谁的手最巧,做的香囊最漂亮。赶快行动吧!(学生制作,教师随机指导)

  四、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囊的快乐。

  佩带香囊有杀菌和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赠送香囊则代表着平安吉祥和幸福。下面就让我们互相赠送香囊,把平安和幸福送给同桌。

  (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把你的香囊挂在同桌的脖子上,说一句祝福语吧!挂着同桌送的香囊,心里一定很高兴跟同桌齐诵拍手歌吧:五月五,是端阳。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荷包香,香衣裳;菖蒲插在门框上,龙舟下水喜洋洋;这儿那儿都是端阳!这儿那儿都是端阳!

  五、升华情感

  小小端午香囊,承载了人们对端午民俗更深更美的祈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端午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3

  活动目标:

  1、学习手教导画。

  2、感受颜色对比。

  活动预备:

  红、黄、蓝、绿四种颜料,每位幼儿一张画有“新年树”的铅画纸、抹布。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操作的爱好:

  老师和幼儿一起争论:快要过年了,老师带来了一棵新年树,可是这树还没有装饰过,我们一起来把它装扮得美丽一些。

  2、老师引导幼儿学习装饰新年树。

  (1)老师边讲解边示范点画的.步骤。

  “新年树上有很多彩灯,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彩灯怎样才会亮?”

  (2)请个别幼儿示范点画的方法,集体检查彩灯是不是都挂在了“电线”上。

  (3)幼儿为新年树挂彩灯,老师个别指导。

  每一盏灯都要挂在电线上,彩灯的颜色要美丽、丰富。

  3、老师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观赏各自创作的作品。

  (1)检查每一盏灯是否都亮。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4

  背景资料: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故事欣赏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幼儿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培养幼儿的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

  相关资源: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战国时代,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青年时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干,踏进楚国朝廷不久,便受到赏识,当了[左徒]这一仅次于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现在湖南、湖北的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忧民感情的诗篇。后来楚国亡了,屈原心裹有说不出的痛苦,便来到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包装礼物,提高幼儿的动手力量,感受胜利的欢乐。

  2、鼓舞幼儿愿意将自己包装的小礼物送给好伴侣共享,共同感受过新年的`开心和欢快。

  活动预备:

  幼儿每人自带一份礼物、礼物包装材料若干、新年树一棵、包装好的礼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宝宝,告知你们一个好消息哦,新年立刻到了,顾老师收到了许多许多的礼物,这些礼物都是我的好伴侣们送给我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2、出示各种不同的礼物,和幼儿一起共享、观赏。(老师做简洁的介绍)

  二、争论沟通:

  1、师:宝宝,那你们有没有好伴侣呀?你想送什么礼物给你的好伴侣呢?

  2、幼儿沟通各自带来的礼物。

  3、出示老师的礼物,问幼儿:你们看老师的礼物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呢?你们喜爱谁的礼物?

  4、幼儿争论沟通。

  5、师小结:原来,老师的礼物有包装,你们的礼物没有包装。假如把包装好的礼物送给好伴侣,好伴侣肯定会更加兴奋的,你们说是吗?

  6、师:那你们想不想也包装一下礼物呀?

  三、包装礼物:

  1、师:宝宝,你们可以选择喜爱的材料来包装礼物。

  2、幼儿包装礼物,老师个别指导,完成后挂到新年树上。

  3、播放“新年好”的音乐,幼儿和老师围着新年树一起观赏、共享礼物,感受过新年的开心和欢乐。

  活动结束。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6

  活动背景:

  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和开展其他活动。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我设计了广告《粽子》活动,因为正值端午时节,孩子们都品尝过粽子,对粽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广告具有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广告的设计是千变万化的,没有统一模式的,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纸盒、旧挂历、碎布、废旧盆、颜料等多种材料,引导幼儿用多种材料,充分想象,运用剪、贴、撕、画等多种手段进行广告设计,激发幼儿对广告设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制作方法为粽子设计广告,巩固对粽子的认识。

  2、能大胆创意设计广告,增强美感的体验。

  3、在设计粽子广告的过程中,激发对广告设计的兴趣,培养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几张有代表性的广告设计

  2、各种纸盒、旧挂历、碎布、废旧盆、颜料等多种材料

  活动过程:

  1、 导题

  1) 端午节马上要到了,超市里进了一批新鲜的粽子,可是没人买,怎么办?

  2) 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引出设计广告)

  2、 入题

  1) 你看过广告吗?看过什么广告?

  2) (师出示几张广告)老师这里有几张广告,请小朋友看一下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3) (师小结广告的特点)噢,广告上面的东西就是要让别人买的东西,广告的颜色很鲜艳,广告设计的方法也不一样。

  4) 那么你们准备如何来设计这张粽子的广告,请小朋友与同桌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幼儿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好以后,就可以请小朋友动手操作了。(幼儿自由选择材料)

  5)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进行分工。

  3、 结束

  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广告。

  活动反思:

  活动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在导入部分时间过长主线有点偏离,可以将广告纸直接呈现让孩子们能看到广告的内容,直接在将广告的类型和作用引导出来,在广告的类型上老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小结这样可以让幼儿更了解。在指导时没有及时观察到幼儿设计广告的位置比较单一。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出现“教学冷藏”,老师不可以只是巡视嘴巴一定要不停地说,要及时给幼儿提供帮助、应巡视中教师引导幼儿画面中的不足。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7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认识各种粽子的外形以及馅料。

  2.发挥想象力,综合运用搓、团、压等技能来制作粽子。

  3.通过亲自做粽子,感受端午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PPT、超轻黏土、制作工具。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师:小朋友们端午节要吃一种食物,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幼:粽子。

  师:对,你们吃过吗?为什么要吃粽子呢?

  幼:......

  师:看来好多小朋友吃过粽子呀,我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先生,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粽子的'图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吧。

  二、欣赏图片,认识各种粽子的外形以及馅料。

  三、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做什么样子的粽子。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做什么口味的粽子呢?

  幼:......

  师:看来小朋友们喜欢的粽子有好多种,它们的口味都不太一样,馅料也不一样,那现在老师请大家自己选择超轻黏土来制作喜欢的粽子吧,记得选不同颜色的黏土当作皮和馅哦。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8

  教学目的:

  1、辅导孩子采用圆曲线画气球时,不要强调画圆,应着重鼓励孩子设计式样新颖的气球。

  2、深色仍采用勾线平涤,可换一种深色勾线

  教学准备:幼儿作画工具,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逢年过节,不管是在大街,还是在公园,到处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气球随风飘动,空中仿佛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好看极了。小朋友没有喜欢玩气球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画气球。

  二、讲解、示范

  1、气球由球体和拒球线组成,画得扁一点歪一点都没关系,只要注意画几个气球时,要有高低,不要排列太整齐,球体上可随意画一些花纹图案,让气球更漂亮。

  2、除这样画外,小朋友们还可以设一些形状更有趣的气球,如熊猫气球,小牛气球,娃娃脸气球等。

  3、画好气球再画北景,先用曲线随意画出云姑娘的外形,再加上眼和嘴,最后在云形上端画几条曲线,表示云姑娘的刘海。

  三、幼儿作画

  教师在一旁指导幼儿构图

  定的顺序介绍给爸爸、妈妈或者同学听。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9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学习折粽子,萌发对端午节风俗的兴趣,感受和体验传统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已会折书签。

  (2)幼儿活动前和家长一起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

  2、物质准备:课件《粽子的故事》,粽子的图片及实物,幼儿人手三张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纸张、胶水、毛线、双面胶、制作粽子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幼儿:端午节)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啊?(为了纪念屈原)你怎么知道的呢?(爸爸妈妈讲的、电视上看的……等)。

  2、端午节人们会做什么事情呢?(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

  二、欣赏课件《粽子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三、出示ppt,欣赏粽子图片及实物粽子。

  引导语: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的粽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粽子的角是尖的,它的形状真有趣!有三角形的、有四角形的、有长条形的等。

  四、出示纸粽,引发幼儿折纸兴趣。

  1、结合PP引导幼儿看粽子折法步骤图。

  2、幼儿尝试折粽子,教师个别指导。

  提醒幼儿折出粽子的角要尖的才好看。

  六、欣赏幼儿作品。

  提问:你喜欢谁折的粽子,为什么?

  活动延伸

  美工区:提供折纸粽子示意图,让孩子继续探索纸粽的不同折法。

  环境布置:把粽子挂起来装饰活动室。

  活动反思:

  折纸活动是幼儿深受喜爱的一项手工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也不例外。一听到是端午节折粽子,显得的非常兴奋。

  活动过程中,为了让幼儿清楚的看到图示的每个步骤,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折纸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幼儿也改变了以前“老师,我不会折”的懒惰思想,认真的看图示尝试起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并没有马上给他们正确的答案,我利用更直观、更形象的图示积极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并请孩子帮孩子解决其中的困难,给孩子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孩子对折纸的兴致更加的高。

  由于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活动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完成三个平整书签,并折出的角是尖的,能力弱的孩子折出的书签是散开,这样就不易拼插成粽子,针对这情况,我对平时能力弱的孩子个别指导。平时能力中等的孩子,而对这次有困难的孩子,我请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完成。

  最后的拼插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我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书签比喻成鱼,第一只鱼张大嘴巴,吃第二只鱼的一个角,第二只鱼吃第三只鱼的一个角,最后,第三只鱼吃第一只鱼的一个角。经过形象生动的提示,孩子很快就拼插出粽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粽子的由来、历史及制作过程。

  2.技能目标:

  掌握粽子的制作方法,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及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

  1.粽子的由来、历史及制作过程。

  2.学习制作粽子的各种方法。 3.实践操作制作粽子。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幼儿了解粽子的由来、历史及制作过程。

  让幼儿学习制作粽子的各种方法。

  让幼儿实践操作制作粽子。

  2.教学难点:

  让幼儿细致繁琐的操作制作粽子。

  让幼儿学会质量掌握。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摩法、实践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竹叶、糯米、肉松、红枣、花生等食材、蒸锅等工具。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老师说:“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吗?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有许多别名,比如端阳节、五月节、重五、午日阳节等等。你们们知道屈原吗?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文学家,他的《离骚》还是世界文化遗产。据传说,屈原在江汉边上投河自尽,人们便划船去救他,还丢下米饭和菖蒲。自此,端午节就成了为纪念屈原而放纸鹤和艾草的日子。晚上还有龙舟赛。”

  2.引入新知

  a.教师介绍粽子的由来、历史及制作过程。

  只有让孩子充分了解粽子的来历及历史,才能加深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情的引发。当然,教师的.介绍还不能过于枯燥,要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设计。

  b.孩子观看粽子制作的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可以让孩子更深入的体验粽子制作的过程,从而对制作有更全面、具体的了解,为后面的实践操作做好铺垫。

  3.教育实践

  将孩子分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食材和竹叶。让孩子自己想象粽子该是什么形状,如何点亮火、铺叶、搓米等等制作步骤。老师在一旁注释指导,每一步都需要老师指导一遍。

  4.教学结束

  a.观察个组制作的粽子。

  b.老师对孩子的粽子进行品尝,分享制作心得。

  c.老师讲解粽子保存的方法。

  七、教学后记

  通过这个制作粽子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对传统节日和美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传统文化,更感受到了民族的凝聚力。而从实践操作中,协作、沟通、动手技能等能力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相关文章:

02-07

01-24

08-23

11-12

02-19

11-23

07-08

08-05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