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点信念”:来自《与英语名家对话》

2025-01-30 来源:花图问答

一、关于“文化与语言教学”

许国璋先生说,“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他们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教会怎样做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同样,王佐良先生也说,“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信念一:坚持“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超越语言,驾驭语言”。

二、关于“课标与教学实践”

鲁子问认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弄清楚高中课标和高考试题的核心素养要求,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再弄清楚学生的基础与可能发展,知道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到哪里去;之后再分析课文,看看我们如何利用课文帮助学生走到那里去。这比无方向地分析课文要更加踏实。如此,学生更有收获,教师更有专业成就感,更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正如Charlotte在Charlotte’s Web中所说,By helping you, I was trying to lift up my life a trifle.

信念二:坚持“立德树人,全人发展;课标导向,落在课堂”。

三、关于“学生创新和整全发展”

梅德明认为,英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谋划未来参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能力。要明白,学习语言的背后,是思维发展,文化学习、文化交流、大脑和心灵的成长。要特备重视培养学生的英文阅读素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辨和表达;阅读就是人的发展,就是与世界互动,就是心智成长。语言学习,最终指向的是人的整全发展。

信念三:坚持“数智赋能,创新发展;终身阅读,精神成长”。

四、关于“语言能力的自我培养”

束定芳认为,英语教师的自我培养,要把重点放在自身语言使用能力的提升上。教师自身语言能力提升了,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质量就提升了,学生的外语水平就会水涨船高。教师的语言使用能力越强,教学目标越明确,学生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信念四:坚持“自我培养,着重运用;目标明晰,互动提质”。

五、关于“教学与研究的结合”

王守仁认为,学习外语的功用在于让国人“睁眼看世界”。我们需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国际上还缺少高端语言人才,能口若悬河、能辩论、能抗争、能说服别人的国际化人才不多,无论是贸易谈判、官司处理,都需要通过说和写实现。这方面的人才是国家急需的。英语教师需要实现从单纯的教走向教与研结合的道路上来,对于中学英语教师来说,需要以教学为主要导向,做研究或写论文,需要基于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学实践。目前,我们需要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可理解的原创英语教学理论。

信念五:坚持“强化应用,能力为重;国际视野,教研结合”。

六、关于“反思与教学理论的建构”

杨鲁新认为,英语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既要扎根讲台,也要研读教与学方面的理论书籍,培养反思教学实践的习惯,发现优点、问题与不足,寻求理论阐释,加深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本质的理解。遵循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教学,深刻理解教学活动背后的原理,提高教学效益。比如:大量有意义的阅读是培养英语思维的重要途径,要比单纯刷题,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长远的发展。教师教学,是一个反思性实践,是理论与实践不断互动、融合、提炼的过程。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必然是一名善于自主反思、探究和积极建构知识的实践者和学习者,一定会在各种教学环境中有目的地运用理论、建构认知,并产出理论。

信念六:坚持“扎根讲台、反思实践;溯源遵本、建构理论”。

《与大师对话》(中外英语名家访谈录,2023)